林家是巨富,林黛玉是《红楼梦》出场人物里最有钱的人,不接受任何反驳。
这么说,有理有据,甚至就连林家的家产,都是一笔笔可以算出来的,没有任何臆想的成分。
黛玉因曾向宝钗说:
“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你(指宝钗)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四十五回)
再加上黛玉进荣国府时,说他不多走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两项一加,便得出了黛玉到贾府有自卑情绪,林家的门楣地位和财富不能和贾府相提并论的结论。
若这样照字面理解,那就不是《红楼梦》了,就算是推敲这两处,也不能直观说明问题,甚至这还可能是曹公打下的埋伏,用一种反话来引起读者的深思。
林家财富之巨,小说其实也给予了隐晦的交代,且很符合情理。
一、贾府鼎盛时期,贾府嫁女不会选择下嫁黛玉之母贾敏生长于贾府的鼎盛时期,王夫人曾经向凤姐感叹贾敏当初做姑娘时的盛况,连连称赞当初贾敏做小姐,娇生惯养、金尊玉贵,那才是个公门侯府千金小姐的体统。
这是相对于当下荣国府的小姐们对比而言的,用王夫人的话说,比起贾敏,迎春姊妹实在是太可怜了,只有两个像样的丫头,其他的小丫头,活像是庙里的小鬼儿。
总之,贾敏当年,比当下的迎春姊妹们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供养,都要强若干倍。
试问,鼎盛时期的贾府嫁女儿,而且是贾敏这样的嫡女,会下嫁吗?
仰头嫁女、低头娶媳,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红楼梦》里也很恰当地表达了这一点,贾府娶进来的媳妇,没有一个门第高于贾府的,尤其的续娶的邢夫人、尤氏等人,更是小门户家的女儿。而贾府嫁出去的姑娘,要么是高嫁,像元春、探春;要么是平嫁,比如老亲里的北静王府、甄家等。迎春算是下嫁了,但迎春出嫁时正是贾府经济危机时,尤其是贾赦存在巨大亏空时,算是特殊情况。
也就是说,贾府已经不再鼎盛了,嫁女也大体上不会下嫁,因此,贾敏的婚事当然不可能是下嫁,不仅不会下嫁,还有精挑细选联姻对象,入宫或者嫁入王府好嘛?如果真的为女儿的幸福考虑,可能也不是最佳的选择,但门第低于贾府是不行的,这就要求联姻的男方是有爵且为高爵位之家,相比贾府的武荫,诗礼是更高的一层。
这两条林家均具备,读者如果细看,会发现林家已经五代,列侯爵位传了四代,第五代的林如海又出类拔萃,林家是文曲星比干后人,为士林典范,这样的人家,要底蕴有底蕴,要家世有家世,贾府比起林家,只是个改朝换代之后以战功立足的新贵,贾府可以向林家嫁女儿,反过来,林家很可能不愿意向贾府嫁女儿,毕竟贾府武功起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尤其是老贵族看不上的。
这就是贾府和林家若一定要比较,最客观的描述。底蕴,林家深厚;文化,林家家风建立的更加稳固。如果不是林如海早逝,如果不是林家人口凋零,林黛玉何止于虎落平阳被犬欺!
只因林家不在所谓的四大家族之内,于是很多读者自以为是,揪住一点浅薄之语就妄撰林家不如贾家富贵。
有爵之家和因为考取功名跻身官场像贾雨村这样的,根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有皇家赐地。宁荣两府有御赐的田庄,贾府的巨额开销就来源于其田庄的产出,就连府邸都是敕造的。同样,几代列侯的林家同样有御赐的田庄、有侯门规制的府邸,这是标配。
贾府有多少钱?乌进孝进租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清单,各色物产之外,现银有两千五百两,贾珍说了,这是灾年的收成,正常年景会多出一倍,也就是物产多一倍,银子有五千两。荣国府的田庄比宁国府的大好几倍,姑且算各色物产之外,年收入应该在一万两以上。
但是,读者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荣国府里主子就有十几个,每个主子配几十名奴才,又有各色匠人、粗使杂役人等,上上下下大几百上千人,安富尊荣已经几十年了,老国公爷死后,外快应该越来越少,就靠着田庄了,但排场体面不减,如此下去,自然内囊上来了。
林家则迥然不同,林家重诗礼,不一味讲排场,主子人口少,奴才自然也多不起来,同样庞大的田庄产出,自然形成巨大的积累,这是必然的。
所以,要说立刻掏出一大笔巨额的现银子来,林家比贾家要雄厚的多。这一点,其实小说早就给出了答案。
二、林家家风决定了,林家重内涵而非表面文章林家家风是什么?曹雪芹在林黛玉这里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一是潇湘馆的居所:貌似朴素之下的清雅、高洁,要配得上林家骨子里的仕气,金玉之类的倒是太俗滥了。黛玉说自己是草木之人,貌似是对比薛宝钗金锁的自卑之语,实际上这也是风骨。要说财富,林黛玉对待财富的态度就是林家对待财富的态度。
黛玉非常有钱,却从来不给人以奢靡之气,该花钱时手可是不软,小丫头、老嬷嬷,凡是为她服务的人,都能得她的赏钱,这是文人骨子里的仁爱;对贾雨村的授课之恩、护送之情,林家直接以官复原职回报,出手就是大几千银子;芦雪庵联诗的那一次,宝琴的凫靥裘、宝玉的雀金呢悉数登场,还有众姑娘一水的大红羽缎羽纱猩猩毡,很是华贵。
其实最奢华的是黛玉身上的大红羽缎做面、白狐狸皮做里的大氅,就这白狐狸皮,整部《红楼梦》最奢华的衣裳就是这件了,了解一下这东西的来历和价值就知道了,实际上黛玉的衣裳才是最豪横的。
这衣裳是哪里来的?荣国府给小姐们统一做衣裳,不会单独这样对待黛玉,是贾母疼爱外孙女刻意为之吗?有可能,但这样和迎春姊妹区别对待似乎不妥,最大的可能是贾敏留给女儿的,也可能的林家的库存衣料,总之,林黛玉衣裳上比众人高出许多来,最大的可能仍然是来自林家。
林家这样的长青家族,最要是底蕴内涵,他不愿意表现出来,但只有细看细品,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东西。这方面,从黛玉的身上可以看出许多。
三、元春省亲告诉了读者,林家究竟有多少财富被贾府侵吞林如海之死、贾琏和黛玉回南并料理林如海的丧事、贾雨村贾琏护送黛玉再次进京、元春封妃、王子腾保荐贾雨村升职回京陛见、黛玉将林家藏书悉数带进了荣国府、贾府筹备元妃省亲……
这些事接连有序发生,其实这背后有一件无法回避的大事,就是已经内囊上来的荣国府、已经被秦可卿大丧耗尽财力的宁国府,根本无力筹备元春省亲,但是大观园拔地而起,元春省亲圆满奢华地完成了。
这淌海水一般需要的巨额白银从哪里来?曹雪芹将从林如海之死到元春省亲完毕,按照时间线交代了,他当然不能说,这花费的百万之巨就是林家的家产的支撑,要是这样赤裸裸地写,小说还能看吗?
四、贾琏承认接受了林家的家产,甚至说出了具体的数字到底林家四代列侯、一代巡盐御史积累有多少财富?贾琏亲口承认了数字:三二百万。
七十二回,小太监来荣国府借二百两银子,那位夏太监其实从荣国府讹诈了不少钱,周太监也想敲贾琏一笔,可惜荣国府连过中秋节的钱都拿不出来了,贾琏拿不出钱来孝敬太监,他知道元春在宫里活得艰难,也只好含混拒绝,外交内困之间,贾琏感叹:
“这会子要是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一般人不会发这样希望天上掉馅饼无厘头的感慨,但是贾琏发了,他就像是在咂摸旧日好时光那样陷入了幻想。
曹公笔下无闲言,这一句话其实就解了所有关于林家家产去向的疑虑,也就是解答了当初林如海死前死后几个人一系列的举动。黛玉回南是探父葬父,贾琏不仅护送黛玉,也是接收林家的家产,贾雨村之所以出现在那个时候,就是为贾琏顺利接收林家家产保驾护航的,如此,他才立了大功,才能让王子腾保荐他,他也才成为贾府的座上宾。
这个数字就是:三二百万。这样的财富数字也只有钟鸣鼎食之家几辈子才能完成的积累,贾府完不成这样的积累,只有林家不事豪奢才有可能。
一个人发横财,常常不会珍惜,而是会奢侈无度地对待它。这是人的通性,家族亦是。这笔财发的有多爽,后来的反噬就会有多重,如此豪横的贾府,树大招风果然招来越来越多的祸患。
林黛玉的苦闷其实也不仅仅是木石姻缘受阻,对于这样的大家族,他们的内心受情所困也都是有限的,笔者认为,黛玉明白林家的所有已经归了贾府,也已经被挥霍掉了,这时再欺负她,而她也的确一草一纸都没有支配权,一身一体命运已经紧密捆绑没文化只会花钱的贾府了,以林黛玉的聪慧明达,怎不苦闷焦虑!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书中有明确写到林家是前朝的侯,而贾府是开国功臣。这说明了什么?再结合红楼梦是清早期写的来看,林家吗被灭门都是侥幸,还想多富裕,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