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在说真话还是在撒谎

月亮短诗 2022-11-12 18:17:48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个人都被教导着要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因为优秀的品质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让你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优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些人擅长欺骗,他们总能利用花言巧语博得你的信任,然后以阴暗的手段谋求自己想要的利益。

我们虽然不欺骗他人,但也不要轻易被他人所欺骗,接下来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通过这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在说真话还是在撒谎。

一,潜意识。

潜意识这个词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为它归属于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但实际上,我们经常说一些与潜意识相关的词汇,比如直觉,第六感等等。

潜意识这个概念是被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用潜意识来形容发生了却没能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曾把“我”的概念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指的是潜意识深处的本能以及欲望,或者说与思想冲动有关的想法和经历。

这些感受就像发狂的野兽,需要由自我和超我来压制,否则他们将冲出牢笼,进而展现出疯狂的一面。

潜意识无法直接被观察,不过人们可以通过口误,笔误或是做梦等诸多方式了解潜意识深处隐含的信息。

许多人都以为口误,笔误,只是不小心说错了或写错了,实际上这正是撒谎的挡箭牌,口误来源于潜意识,不要小瞧一个不经意的口误,也许它正反映了对方的真实想法。

二,微表情测谎。

很多影视作品都描绘过这样的情节,警察在与犯人沟通的时候发现对方的微表情出现异常,比如眉毛微挑,嘴角抽动,呼吸急促等等,于是警察立刻判断出犯人在说谎。

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在现实中呢?答案是yes。

针对微表情能否测谎的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找来了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专家,并让他们通过微表情来判断事情的真伪。

实验结果表明,专家判断的准确率只有50%,而他们之所以如此笃定,有可能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微表情测谎不是每一次都准确,因为观察微表情的人只能依据对方的异常反应给出判断,例如脸突然红了,笑容迟缓,或是眨眼过于频繁等等。

正因如此,微表情测谎存在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的表情始终是固定的,就算专家的业务能力很高,他也未必能判断出对方究竟在想什么。

微表情测谎的理论体系仍需发展,也许未来将有更多的数据支撑人们的判断。

三,以倒叙的方式阐述事实。

这是最准确的测谎方法,同时也是操作性最强的方法,无论你是否经过训练,只要你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回答是否真诚。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德特福瑞提出了认知负荷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大脑虽然可以处理大量的信息,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某一时间点所进行的思考量却相当有限,毕竟同一时刻的认知资源会限制住大脑,而让我们无法一心二用。

假如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当他倒叙刚刚说过的事情时就能顺利的说出来,因为每一件事他都切实的经历过,脑内的印象比较深刻,但如果一个人在撒谎,他就没有办法一边修改一边陈述了,就算勉强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肯定也漏洞百出,一下子就会被看出破绽。

习惯性的撒谎绝对不是好事,如果你的每一句话都伴随着谎言,你在别人的心中就会变成一个不可信的人,当你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别人自然不会与你深入接触。

有些人的撒谎是出于恶趣味,他们享受捉弄别人的滋味,也有些人撒谎是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由于此前曾因说实话受到过伤害,所以他习惯性的隐藏自己。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说谎绝对是不正确的行为,但相关数据显示,每个人平均每10分钟就要说三个谎,所以我们无法改变爱撒谎的人,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个人的判断能力,只有掌握了鉴谎的技巧,你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人际关系,不被他人所坑骗。不知大家有哪些鉴别谎言的小技巧呢,一起分享一下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