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华与陈诚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9-11 03:44:40

细看历史是件很有趣的事,说到陈慕华与陈诚,知道的人相信不会少。

然而细究起来,两者的人生轨迹,泾渭分明,却又玄之又玄地看上去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前者是革命老前辈,从抗战年代走到新中国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位女性副总理;后者是抗日将军,主持了国军退守台湾,并担任退守台湾后的民国政府的第一任“副总统”。

甚至因为两人还同为陈姓,还都同为浙江青田人,很多资料上都有陈慕华的父辈是国民党高官的记载,尤其是她的叔叔陈栖霞是抗战时期的,民国政府的空军第三路司令,也是小有名气的抗日爱国将领。所以有很多人误会陈诚就是陈慕华父亲,甚至还有误会陈栖霞是她父亲的。

然而这只是一个误会,如果说他们俩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同宗同族,同为南宋陈善绍定间迁居至青田司下的24世孙。

司下陈姓氏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光是民国时期就出了6位将军,呃,其中两个是陈慕华的父亲和叔叔。

从奔向延安的少女到新中国的央行行长

陈慕华,1921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油竹村,根据据青田司下陈氏宗谱所载,她的父亲是陈成字树勋。

别误会,此陈成非彼陈诚,他毕业于浙江讲武堂炮科,陆军大学,任民国政府的少将高参,卒于1958年。

虽然从职位来说,陈成也是国民党高官,但显然他的成就别说是女儿了,就连他的弟弟陈栖霞也远不如,很难找到他的相关事迹的记载。

但从他弟弟陈栖霞的事迹,比如亲自开车送17岁的亲侄女陈慕华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以奔赴延安;比如在抗日胜利后,因为不愿参与内战,而解甲归田,返回故乡;归乡后曾秘密支持中共浙南地下党活动;又比如在1960年曾被聘为浙江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等。

不难推测出,陈成很大可能也是倾向于中共的理念,最后应该也是终老于大陆。所以陈慕华最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应该也有受到父辈的影响因素在内。

陈慕华的家境不错,父辈开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七事变之时,正在南京读中学的她觉得这学是上没办法再下去了,满腔的怒火都是要将外敌打出去,看到蒋介石的消极抗日且热衷于暗地里“安内”,十分愤怒,却无处宣泄。

在某次看到当时的《新华日报》之后,她接受了中共的理念,觉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的在抗日,又听说延安有个抗大,只要学半年就可以毕业,学成就可以投身到抗日中去。

于是她义无反顾地辗转来到西安求助于叔叔陈栖霞,叔叔亲自驾车将她送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八办,交给了办事处的宣侠父。就这样,1938年3月,八路军往延安运粮的卡车拉着17岁的陈慕华来到了延安,如愿上了她心心念念的抗日军政大学。

那时国民党碍于国共合作,在明面上不能如何,但在暗地里却用尽了腌臜手段千方百计拦截“八办”向延安输送投奔延安的爱国青年。而“八办”也在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与之进行争斗,成功将成百上千的爱国青年送往延安。

陈栖霞因送侄女去“八办”而受到牵连审查,但一方面因为他本身在抗日战场上的功绩极有影响力,另一方面因为同乡蒋介石的亲信陈诚将军出面周旋,最终而幸免。

尽管在临出发前林伯渠跟她谈过话,告诉她生活会很艰苦,她也充分作好了心理准备,然而现实出她意料之外更苦,饥一顿饱一顿,喝糠咽菜都是常有之事。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打击到她的热情。陈慕华表现一直很积极和优秀,很快在1938年6月成为了一名党员。

1938年冬,八届八中全提出要把“部队建设成为较正规部队”的要求,在抗日军政大学中抽调一批文化程度较高、并有战斗经验的年轻骨干,成立第一期参谋训练队,学成后按部队需要分配到各处。

然而这训练队只面向男同志,虽然根据地提倡的是男女平等,但在几千年思想的积重下,很多人都认为女战士只能搞卫生、当护士或学医,就连搞通讯的都很少。

陈慕华等女战士很不服气,她带头联名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诉说自己革命的决心和信念。信中最后质疑道“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为什么不能干?”,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毛泽东主席,包括陈慕华在内的11名女同志加入到参谋训练班。

事实也打破了刻板印象,陈慕华在学习期间,各项成绩表现很突出,学成后被上级推荐成为了军队团部参谋,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女参谋之一,参加了解放战争的战斗。

学成的同时陈慕华还收获了相伴一生的爱情,她的爱人钟毅,也是训练队的学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为从事抗日活动被日寇追捕,1938年辗转来到延安。

艰苦的岁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卿卿我我,毕业不久,两人将行李凑一起,搬到一个窑洞,正式宣告了在一起。

抗战胜利后,1945年钟毅先转业到地方在东北工作,后曾调任到北京,任职过三线委员会委员,但是因为身体原因,较早离休。

随后陈慕华从1946年起转业地方到东北工作,从事过多种领域的工作,但从上世纪70年代起都是从事管理国家内外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

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也是主要负责分管对外经贸这一块兼管医药卫生、计生、金融和外事等方面,并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改革,由财政部管辖的出纳代收部门正式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面对如此重要时刻,中央信任地将这副重担放在了在经济领域颇有建树的时任国务委员的陈慕华肩上。就这样64岁的陈慕华成为了共和国央行的第一位女行长。

经与多方专家、各部经济部门的同志讨论和交换意见后,她做出了组织央行统一管理对外借款的决策,要求境内机构向处国或港澳地区银行、企业借款,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归口管理,结束因引用外资的混乱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1986至1988年她在任央行行长的三年里,带领着央行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清理和整顿了信贷资金管理机构,理顺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还为央行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贷款等手段来宏观控制货币供给的新路。这套办法成为了现在制定货币政策的典范。

浓浓“妇幼情”

1988年9月,当中央的领导同志找她谈话,要推荐她成为全国妇联主席时,一辈子没从事过妇女工作的陈慕华惊讶极了脱口而出“你们是不是选错人了?”

然而当她看到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的一个抽样调查的数据时,她沉默了,辗转难安。全国当年有480万7-14岁失学儿童,其中女童占比83%。

她发起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专项救助基金,她是第一个捐助者,这项公益在1992年被正式定名为春蕾计划。而这是我国民间公益组织促进女童教育发展的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一项公益活动,至今还在帮助着许许多多的贫困地区的女童走出一条新的人生路。

二千年时,已是古稀老人的陈慕华了解到西北黄土高坡地区,时至今天还受困于缺水而生活艰苦、生产原始,就更谈不上教育,妇女疾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她十分痛心,指示和引导全国妇联、妇基会发出捐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并启动了“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为西部贫困母亲巡回义诊。

2011年5月12日,这位为新中国奋斗一生,为中国妇幼事业关怀半生的可敬老人,走完她九十载的人生长路,给世人留下无尽的哀思。

从蒋介石心腹爱将到民国第一“副总统”

这里再来说一下经常被误会为我们的第二位女副总理陈慕华父亲的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民国第一“副总统”陈诚。

陈诚是最得蒋介石信任的心腹爱将,没有之一,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抓了蒋介石并逼蒋统一抗日,但是鲜少有人知道的,当时陪着蒋介石一起被扣押的还有一个陈诚。陈诚表现出来的忠诚令蒋介石对他更加爱重,加之有其妻子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儿这一层关系在,甚至如果不是陈诚的早逝,是由陈诚还是让儿子来当自己的接班人,就差点没把老蒋的头挠破了。

陈诚字辞修,是浙江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农家子出身,因家乡产石出名,故自号石叟。出身于黄博军校,自小胆大心细十分有主见,敢于做出借张毕业文凭就去考取保定军校的事情。

作为将军他一生参加过东征、北伐、抗战和远征军,两次国共内战,当然做的更多是围剿红军与林彪打对抗。

一生信念坚定,呃,坚定地反共,但这并不能否认其有思维缜密,作风谦洁、治军严谨。善于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和各种阶层及身份的人际关系这一系列优点。

纵观其一生,显然他的政治才能远高于军事才能。

相对于前半生的不太出彩,他主持了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及以后的一系列经营,可谓十分出彩。

基本完美地解决了200万人一下子拥入只有600万人左右台湾的方方面面。用解除武装才能下船,解决了各派系各军阀带兵入台的兵权及可能引起的混乱问题。推行三七五减租和十年租代买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从而基本解决了当时台湾的吃饭问题。

所以后来在台湾成为蒋介石一人之下的二把手,就不难理解。

陈诚是爱国的人,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是国民政府里少有的不要钱也肯苦干的人。1965年3月5日在台北因肝癌病重而去世。

参考资料:

周萍萍.从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家谱收藏到查名人关系[J]兰台世界2015(34)

陈雁.陈诚家书中的儿女情长[J]党史文苑,2013(15)

《国民党名人在台湾》-陈诚在台湾的岁月[DB]央视网(cctv.com) ,2009.12.25

张香忖.陈慕华二层中华女子学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31(06)

行梅.奔向延安的秘密交通站[J]北京支部生活,2004(10)

马腾路.陈慕华:从延安少女到巾帼行长[J]中国金融家,2009(10)

余玮.陈慕华:与中共同龄的铿锵巾帼[J]党史纵览,2011(09)

余玮.陈慕华与“春蕾计划”[J]浙江档案,2019.08.30

林吕建 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杭州[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第337页。

贾景忠.听陈慕华副总理讲革命故事[DB]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2021.06.11

0 阅读:3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