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想想,就能明白胡宗宪的难处。他可是严嵩的得意门生,这身份就像个紧箍咒,戴在他头上。底下那些个官员,一个比一个精明,个个都是严世蕃的爪牙,明里暗里都盯着他呢。他要是真敢大刀阔斧地整治贪污,那可是捅了马蜂窝!严世蕃能放过他?严嵩能看着自己的学生被架火上烤? 这就像在一个利益集团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微动一下,可能整个集团都得跟着倒霉。
再说皇帝嘉靖,那可是个精明的主儿,什么事都得掂量掂量。胡宗宪要是真动了那些贪官,嘉靖保不准会怀疑他另有目的,毕竟谁也猜不透皇帝的心思。这年头,做官不容易啊,处处是坑,步步是雷。 高翰文那小子初入官场,热血沸腾,质问胡宗宪为啥不把浙江的实情告诉皇上,结果胡宗宪只是叹口气说:“事未经历不知难啊!” 可不是嘛,这其中的难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想想看,浙江这摊子烂事要是全抖搂出来,朝堂上不得鸡飞狗跳?天灾不断,外敌环伺,这时候内乱可真是雪上加霜! 胡宗宪的首要任务是平定东南海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跟海防比起来,其他的那些贪污腐败,也只能暂时放在一边了。
更别提,就算胡宗宪想管,他也未必管得了。那贪墨,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整个系统性的问题了。这就像一个烂透了的苹果,你剜掉烂的部分,可其他的地方也已经开始烂了。 那些贪官,一个个升官发财,背后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胡宗宪要是真动了他们,那他自己的位置怕是也坐不稳。
所以说,胡宗宪的无奈,并非是他没有能力,也不是他不想管,而是他身处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环境,他必须在国家大义和自身处境之间权衡利弊。 他得考虑皇帝的脸色,得考虑严党的压力,更得考虑浙江的安危。与其说是他选择了“独善其身”,不如说是他被迫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剧里,胡宗宪跟海瑞那小子有一段对话,更是点明了这一点。海瑞年轻气盛,想跟贪官硬碰硬,胡宗宪却告诉他:“可真要抗上,你一个小小的七品又能抗的过谁啊?你在浙江能够震动朝廷,是因为有人要震动朝廷!” 这其中的辛酸,只有胡宗宪自己才能体会。
最终,胡宗宪功成身退,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但他的一生,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官场的无奈与残酷,也让我们对这个复杂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他并非完美,但他绝对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人物。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大明官场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