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勇不辱节,威武不能屈,可与苏武比拟的东汉硬汉是谁?

高旭评历史 2023-08-25 20:27:00

就在呼都死后不久,北方草原已经开始连年发生旱灾、蝗灾。

已经分裂的南匈奴,已经匈奴的死敌乌桓趁着北匈奴势衰的情况下不断对其发起攻击,蒲奴单于无法抵御,向北迁徙了数千里。

眼看北匈奴就要被打残,偏偏西域传来重大利好,莎车被推翻,此时不去收割西域更待何时。

61年,北匈奴发大兵,同时调发归附它的西域军队,围攻于阗,于阗被迫臣服北匈奴。

得到西域的回血后,北匈奴开始缓过劲来,重新对汉朝展开袭扰。

62年十一月,北匈奴侵犯五原郡;十二月,侵犯云中郡,皆被南匈奴击退。

眼见并州有南匈奴坐镇,不好惹,北匈奴转向人口稀少,防御薄弱的河西走廊,将其纳入攻击重点。

整个河西地区顿时风声鹤唳,以至于白天大部分城镇都要紧闭城门。

侵扰汉朝的同时,北匈奴也在不断试探大汉。

65年北匈奴派使者要求和亲,明帝刘庄在次年命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

郑众,字仲师,东汉经学家郑兴之子。

十二岁时,便能复诵《左氏春秋》《三统历》《春秋难记条例》《易》《诗》等。

因为父亲郑兴的名气,随后被三公征辟,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

升迁速度相当快!

郑众到北匈奴后,匈奴人要求郑众向单于下拜,郑众不肯。

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郑众在北匈奴的威胁前,展露了东汉士大夫的铮铮傲骨,威武不能屈!

单于对汉使如此恶劣,也能看出北匈奴根本就没有和亲的诚意,他的目的是啥呢?

离间南匈奴!

果然南匈奴的须卜骨都侯知道东汉与北匈奴往来后,开始心生疑虑,于是派密使到北匈奴,商议复合。

此时匈奴分家还没多久,南北匈奴还是有感情的,后来越打积怨越深,从此彻底成为路人。。。。。。

幸好,南匈奴的使者被郑众遇到,郑众回国后迅速上书建议朝廷加大对南匈奴的监视。

刘庄也被惊出一身冷汗,在使匈奴中郎将后,下令置度辽营,命中郎将吴棠率黎阳虎牙营的兵士,屯驻在五原郡曼柏县,又遣车骑都尉秦彭,出兵屯田美稷,双管齐下,监视南匈奴。

郑众同时将次行北匈奴的表现如实汇报给刘庄,刘庄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再派使者出使北匈奴。

郑众坚决反对:

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如是,南庭动摇,乌桓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分离析,旋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

仔细分析下这段话

1、北匈奴的意图是要分化南匈奴,阻止西域各国向东汉靠拢,如果没有新设的度辽将军威慑,此举势必令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对边疆影响甚大。

2、现在有度辽将军的军队威震北部边疆,即使不派使者去,南单于也不敢背叛,去了反而更加增添其疑虑。

郑众已经看出了北匈奴的计谋:在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同时,让西域胆寒,同时让南匈奴狐疑。

西域各国之前听说郑众出使的消息,以为汉匈两个大佬真的和亲了,只得屈服于北匈奴,不断给其纳贡输血。

然而明帝坚持要求郑众再度出使,无论郑众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

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郑众不死心,即使在北上途中,依然在抗辩,刘庄不胜其烦,下诏严厉责备郑众,将他交付廷尉治罪。

后来刘庄接见从匈奴来的人,对方说匈奴人都在流传郑众气概强而勇敢,连苏武也比不上。

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明帝这才让郑众官复原职,郑众之后还参与了远征西域的战事。

这件事看上去刘庄似乎很糊涂,真的如此嘛?

还是咱们上篇的观点,很多时候你得结合当时的经济形势。

度田制已经推行数十年,但要同时对在北疆和西域用兵,靠着田租和人头税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为啥呢,基数不够!

他得把开国积累的钱财用到一件更重要的事上:治理黄河!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