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突然现身,沉默多日,面容憔悴

教你看点商行 2025-04-10 13:58:56

沉默多日后,雷军突然露面

处在风暴漩涡中的雷军,终于现身了。

近日,雷军现身北京小米总部,与几位同事一起站在楼下,只见他双手握拳、略显拘谨,却努力微笑着欢送客人乘车离开。

图源:三言科技

消息一出,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雷军坚强又脆弱的状态更让网友万分同情怜爱,直呼“雷总瘦了,憔悴了”,“军军都憔悴了,心疼一分钟”,“没有之前那种快乐的感觉了”。

图源:微博

要知道,半个月前,雷军还神采风扬地“闪现”母校武汉大学,出席雷军奖学金颁奖会,为10位获得雷军卓越奖学金的同学颁奖。

彼时,他1米81的身高、茂盛的头发、清瘦挺拔的身材,一度成为颁奖会上的焦点,学生们纷纷热议,这样逆生长的状态究竟是如何保持的?

对此,雷军直接笑开了花,幽默地表示减肥初衷是受邀母校130周年校庆,“英语不好已经让母校蒙羞,不能形象也欠佳”。于是雷军加大了锻炼强度,终于成功给自己挽回了形象分。

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天后,“小米SU7燃爆致多人死亡”事件突然爆发。家属的悲痛、网友的愤怒……汹涌的公众情绪彻底将雷军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1日晚,雷军通过个人微博首次回应车祸事件,向3名遇难者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此后,他一改过去在社交媒体上的高调作风,直接进入沉默状态。

但小米的麻烦事并未因创始人的沉默而减少,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谣言不断……让雷军头疼的事实在太多了。

先是资本市场一片震荡。截至4月2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44.55港元/股,较2025年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股已跌去25.06%,小米集团总市值近两天缩水超1200亿港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4月7日,美股震荡,影响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港股和A股也被波及。由于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港股出现无差别抛售,科技股整体大跌,其中小米集团股价大跌20.59%,市值跌破万亿至9447亿港元。

与此同时,网上传出了不少关于小米SU7保险的谣言。有人说小米汽车合作的保险公司拒保SU7,甚至还有人伪造公司文件抹黑小米,传得有鼻子有眼。

好在,作为一家久经风霜的科技公司,小米也不是吃素的,其坚强的团队精神更加危难时刻发挥出振奋人心的力量。

微博停更近5天后,雷军带领团队为小米15周年纪念日发声,“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转发雷军的微博并表示:“感谢大家15年的支持!”小米总裁卢伟冰则充满信心地说:“十五年,新起点!”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转发并表示:“小米创业十五周年,无限进步。小米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曾学忠也送上祝福:“生日快乐小米加油。”

随后,面对大量胡编乱造的谣言,小米又果断辟谣,并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小米公司发言人在微博发文称,目前SU7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与其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均表示从未出具过任何拒保通知,相关文件确系伪造。

最后,小米正式宣布:“我司已对该内容进行证据保全,并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

图源:微博@小米公司发言人

尽管身处风暴漩涡,但雷军和小米从未放弃自救,更值得庆幸的是,至今仍有大量粉丝网友力挺小米,希望小米能越来越好。

期待雷军早日度过这段艰难时光,重返往日的意气风发,带领小米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从小米粥到科技巨头,雷军扛着小米走了15年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而雷军正是用15年的时间一手缔造了伟大的小米公司。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正式成立。

那天,雷军和初创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庆祝公司的诞生。这碗小米粥也被人们认为是雷军与小米这么多年故事的开场。

图源:微博@神得强Steven

一年后,小米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正式发布,凭借极致性价比,该产品迅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匹黑马。

没过多久,雷军就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强调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彼时,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主导下,小米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渠道,与用户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产品销量全面爆发。

具体来看,在自营平台“小米商城”上,小米推出手机、平板等科技数码产品,以及周边生活商品。2015年,公司以超7000万台的智能手机销量,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两年后,小米又打造了精品生活电商平台“小米有品”,采用多品牌合作的模式,销售小米以及第三方独立品牌的产品。此外,公司还与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除了覆盖各大电商平台,小米还搭建了小米网电商系统建设,以及仓储、物流、售后、客服系统建设。

2017年,雷军在天下网商大会上公开强调“小米是一家电商公司”。2018年,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雷军与林斌留下了这张经典的合照,“苦中作乐”。

图源:小红书

就这样,经过多年发展,小米逐渐成为具备科技、电商双重属性的互联网巨头。

2021年,小米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行业,计划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一举震惊整个科技界和汽车界。

彼时,雷军在发布会上宣言:“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赌上一生全部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图源:小米公司公众号

此后,他全身心投入汽车事业,最终通过严谨的造车工艺和新奇的营销策略,实现了小米汽车的“开门红”。

首先,雷军亲自带队招募人才,试驾170多款车型,积累了丰富的驾驶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小米汽车的研发中。

秉持着“尊重行业规律,守正出奇”这一研发理念,小米SU7于3年后正式发布,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智能化配置,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爆款车型。

此外,雷军频繁活跃于社交媒体,打造个人IP,展示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案例。

他将年度演讲变成“大型CEO真人秀”,其逆风翻盘的爽文故事和勤奋靠谱的劳模人设,引发全网热议;还创造出“重生之百亿大佬雷军亲自为我开车门交车”“千亿老总为博我一笑考驾照”等热门话题。

在雷军IP的流量作用下,小米汽车销量一路狂飙。截至2024年12月28日,小米SU7全年交付量已超过13万辆,已提前完成全年所有目标,标志着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和品牌高端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源:小米公司公众号

但随着小米SU7事故造成舆论动荡,人们开始看到高度依赖个人IP的营销模式,背后潜藏着巨大风险。

流量是把双刃剑,能造神,亦能毁神。无论雷军或小米,只要有一方卷入争议事件,舆论的反噬就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对另一方造成严重冲击。

由此推测,雷军沉默多日,或许是想为舆论“降温”,也可能是为自己和团队提供思考与调整的时间。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也预示着小米营销策略的一次重要转型。

日后,小米也许会逐渐减少对雷军个人IP的过度依赖,转而强化团队和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弱化“造神”营销,聚焦产品力与安全冗余设计,小米可以重建用户信任,提升品牌的抗风险能力。

回顾这15年的发展历程,小米已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初创企业蜕变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这离不开雷军的卓越领导和团队的齐心协力。

但想成为一家屹立不倒的伟大公司,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如何在流量与安全、个人与团队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公司能否续写下一个15年的传奇。

作者 | 王小孟

0 阅读:33

教你看点商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