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击毙”8个月后,哈马斯王牌营长,怎么又“复活”了?

战史风云 2025-01-27 14:59:14

在一年多的加沙战争中,以军创造了很多“军事记录”;当然,这些“记录”往往并不光彩。尤其对比前几次中东战争时期以军的战绩,其在加沙的作战实在是难以启齿。

毕竟以军可是真动员了几十万大军,在绝对的空炮火力、兵力优势、装备优势和补给优势的情况下,展开大规模地面战的。

而加沙总面积只有365平方公里,狭长地带根本没有任何战略纵深,而且几乎处于天然被包围的不利态势。当地的各类抵抗武装合计不过数万之兵,且装备很差,也很难获得海外补给。

反倒是以色列方面除了本国的军事资源外,还有世界最大军事强国可以提供直接的情报、侦察、军火援助。

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之下,其实外界很难对加沙武装的持久抵抗报以乐观态度。

如果将时间倒回到2023年10月底,在以军的地面战正式开始时,是不大有人能够预料到以军哪怕连表面占领整个加沙地带都做不到。更无法预料到抵抗武装始终能够保持战斗力,一直坚持到了能够签署停火协议的那天。

甚至在个别平台上,加沙地面战刚开始不久就开始大量出现抵抗武装已被消灭或者投降的通稿,诸如海水灌地道之类的旧账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

然而战争结果并非赛博许愿和喊口号能够决定,最终还是要以战斗力来分高下。

而战力的评估是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假如加沙武装跟以色列拥有同样的军事资源,那么自己只能突进以色列打一两天,后者却能在加沙狂轰滥炸肆虐一两年,很明显是以军战力为强。

可现实是以色列拥有的军事资源是加沙武装的几百倍,甚至更高;但它却连对3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的表面占领都做不到,甚至在重重包围之下连对方的营级建制战斗部队都没能消灭。

那么以军的战力表现,显然与其占据的军事资源优势严重不相衬;换言之,以军事效率和单位战力表现而论,加沙抵抗武装明显强于以军。

加沙战争离谱到了什么程度?

以军主力全部投入作战,却无法消灭抵抗武装,这个事实现在已经不用强调。

我们非常诧异的是,以军屡次投入重兵对付加沙北部地区的一个哈马斯营级单位,直到停战时也未能将其消灭,反倒自己还在遭受打击。

早在2023年12月18日时,以色列国防军就宣布,第252预备役装甲师已经全部控制了拜特哈农,并击败了哈马斯的拜特哈农营,占领了所有的主要营地和据点。

但事实是拜特哈农营以一个营的力量,对战以军的一个装甲师,实际上并未损伤多少。

由于参战部队严重谎报战果,使得以军总部误以为拜特哈农营真的已被摧毁,然后下令第252装甲师撤军。

而谎报战果的以军单位不止第252装甲师,整个加沙北部的以军均是如此;结果就导致了加沙北部的哈马斯实际上主力尚存,以军就着急宣布其两个地区旅及下属的12个营已被摧毁。

后续的事实证明,以军当时根本就没有触及到哈马斯的核心地带,其在撤军后哈马斯立即进行了恢复重组,这就导致了后续加沙北部的多次“重复作战”。

“重复作战”,当然也可以继续谎报战果。

2024年5月,以军在第162装甲师进攻加沙南部的拉法后,又以第98伞兵师再次进攻加沙北部,主要目标是贾巴利亚。

以军承认在之前的加沙北部作战时,并未攻入到贾巴利亚的核心区;以军同时认为加沙北部省的哈马斯“残存武装”,大都聚集在贾巴利亚难民营。

此次作战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以军就宣布“胜利撤军”,并宣称“击毙”了哈马斯北部旅拜特哈农营营长侯赛因-法耶兹。

在这里我们简单讲一下哈马斯的军事架构,其军事部门称为卡桑旅,而卡桑旅本身并非单纯的一支旅级部队,可以视为哈马斯所属的武装力量。

卡桑旅有直属的精锐突击部队、无人机和火箭弹发射部队,此外其军力主体则划分为5个地区旅,分别对应加沙地带的5个“省”;而在每个“省”内则有若干城镇地区,分别对应地区旅下的某某营。

比如加沙北部有加沙省和北加沙省,那么哈马斯就有加沙旅和北部旅(北加沙旅);而北加沙省有拜特哈农作为主要城镇之一,那么就有拜特哈农营。

以哈马斯武装的总兵力对照其编制计,一个地区营的兵力大约是大几百人到1000人之间。

以军第252装甲师先“击败”了拜特哈农营,第98伞兵师又“击毙”了该营营长,按理说这拜特哈农营也该消停了吧?

但不好意思,人家并不消停,而且因为拜特哈农离以色列最近只有几百米,这边的哈马斯还能活跃,令以军十分不放心。

指望加沙师(第143领土师)的领土旅对付依旧活跃的拜特哈农营那肯定不行,所以以军在很长时间内从第900步兵旅中抽调战斗营过来轮战。

但直到2024年10月以军再次对加沙北部发动大规模进攻,拜特哈农的战斗还是没有结束。

这次又换上以军第162装甲师前来作战,几个主力旅齐集加沙北部。

以军总部对屡次无法清剿哈马斯武装感到十分愤怒,所以这次的作战是长期化的,从当年10月一直打到了今年1月停火前。

以军认为哈马斯难以彻底消灭的基础是有老百姓支持,所以此次作战执行制造无人区的策略,凡是不走的当地人都被视为哈马斯;以军还认为哈马斯依托建筑物和地道对以军威胁很大,所以此次进来稳扎稳打,一路拆房炸地。

以军的主要精力还是在贾巴利亚难民营方向,而在拜特哈农方向也投放了一个主力旅,先是第900步兵旅,后是第933步兵旅,两个旅均有坦克、特战、工兵加强,是加强旅。

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重重包围,而且就是在以色列眼皮下的重兵合击。

然而以军的仗还是打得一塌糊涂,在贾巴利亚难民营方向,以军第401装甲旅旅长被击毙这不用说。

在拜特哈农方向,仅仅在本月停战之前,以军就自己承认遭到了四波比较有力度的打击。

第一次,在 1月6日,以军第933步兵旅第932营某连的连长德维尔·锡安·雷瓦奇少校、副连长埃坦·伊斯雷尔·谢克纳齐上尉(追授)双双被打死。

第二次,在1月8日,以军第401装甲旅第46营的坦克被改装的未爆航弹掀飞,坦克内3人阵亡,另外波及3人负伤(其中1名军官重伤);

第三次,在1月11日,以军第933步兵旅副旅长遭袭,以军承认4人阵亡、6人负伤,副旅长哈迪·法拉赫·埃尔哈耶夫中校受重伤。

第四次,在1月13日,以军第933步兵旅侦察营一个小队几乎被团灭,以军承认阵亡5人、受伤10人(其中重伤8人),带队队长亚尔·雅科夫·舒山上尉(追授)阵亡。

能够连续有效地打击以军,很显然哈马斯的拜特哈农营是有组织地战斗。

在以军重重包围、重兵围困之下的哈马斯一个营级单位,能在孤军奋战一年多之后还有这样的战斗力,以军拿什么去消灭整个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呢?

我们都知道以色列并不愿意接受哈马斯尚未被消灭背景下的停战协议,但军事胜利无法保证,还能如何呢?

而更令以色列扎心的是,在双方停火之后,哈马斯的拜特哈农营营长侯赛因-法耶兹公开露面,还在后续介绍了相关战斗。

这事儿令以色列相当尴尬,可又不得不承认之前的战果是谎报了。

所以最后以色列国防军也不得不出来挽尊称,在2024年5月侯赛因-法耶兹成为袭击目标后,国防军和辛贝特“非常有可能确定他已被消灭”,所以国防军发言人对此发表了(战果)声明。

然而,经过进一步审查,发现情报局和辛贝特所依赖的情报结果不够准确。

反正以军就这么表态了,弄错了嘛,还能咋地?

实际上甚至在以色列打死辛瓦尔的战斗中,以军最开始也不知道对面的就是辛瓦尔;根据最近哈马斯方面发布的视频,辛瓦尔经常到前线指挥作战,实际是作为战斗员在一场普通的战斗中阵亡的。

那么在加沙地区并不跟伊朗人有直接接触的背景下,以军根据“情报”所认定的战果,到底有多大水分呢?

我们倒也不用猜测这个水分有多大,因为以军自己“重复作战”多次的经历,已经让它吃够了谎报战果的亏了。

9 阅读: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