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热播的年代剧《六姊妹》可算是把观众看得又爱又恨。要说这部剧是真舍得下本钱,找来的不是老戏骨就是实力派,奚美娟、刘钧这些演员往那一站,年代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那股子烟火气,真让人恍惚又回到大院里端着脸盆唠嗑的旧时光。可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这位让大伙总感觉走错片场的演员——演何家妈妈的邬君梅。
您上眼瞧瞧这剧里的劳动妇女,哪个不是带着生活压出来的细纹,操持过日子的苦劲儿刻在眼角的褶子里?偏偏咱们这位何家妈妈,顶着张打满玻尿酸的苹果肌,面皮光亮得能当镜子使。在六十年代的柴火灶前那么一站,活脱脱是刚从美容院做完护理就穿越回来的阔太太。谁家那年头省吃俭用的大媳妇能胖得双下巴都要溢出来?再看她捧着野菜窝头啃的样儿,硬是吃出了法式大餐的架势,不像是为填饱肚子,倒像在五星级酒店品鉴创意菜。
这演技更叫人搬着小板凳看戏都坐不住。眼瞅着闺女偷吃油渣子,咱们劳动人民亲妈该是抄起笤帚疙瘩追着撵。邬大姐倒好,眼神里透着刀刃似的寒光,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潜伏多年的女特务发现了接头暗号。跟婆婆对戏的场面更绝,俩人客客气气的模样不像婆媳倒像房东和房客,还不如小区门口大妈们聊菜价来得实在。最可乐的是田里干活那场戏,别家媳妇晒得黑红透亮,她怕是躲在树荫底下补防晒霜的主儿,一张白净小脸跟周围黄土地对比得能直接上平面广告。
咱不是说邬君梅没本事,当年她在《末代皇帝》里那灵劲儿多讨喜。可这就像让城里长大的小年轻扮老农民,再怎么下功夫骨子里还是差股子泥土味儿。要不说陈道明早就把理说透了:演员挑戏就跟相亲差不多,对上眼了才能过出好日子。看看人家蒋勤勤往古装剧里一站,不用开口就是个活脱脱的古代美人。袁泉这般现代风的美人儿扮上古装,总让人觉得是时尚杂志跑错了片场。
不过要说最教人佩服的还是牛犇老爷子。人家演《龙须沟》时蹲在胡同口跟真老北京似的,连走路都得学大杂院里那股子拖地的烟卷步。拍《牧马人》那声吆喝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听着都带马粪味儿。这么一比,《六姊妹》里的邬大姐确实像走错照相馆的游客,怎么拍都带着股子违和劲。
其实邬君梅自个儿的人生戏比电视里还热闹。年轻时让个有妇之夫的花言巧语哄得团团转,临了发现不过是给人当备胎。这些年她把感情里的苦水全浇在角色上,去年上节目还大大方方说想挑战第三者角色:“我得把坑过我的那些心思演明白了!”这话说得像火锅里涮黄连,又辣又苦。您说这是释怀呢还是没放下?
要论胆大她可真不含糊。96年外国的《枕边书》里光着身子写字,这场面搁现在某些流量小花都得打退堂鼓。老外那边喊艺术献身,国内老少爷们直捂眼睛:“咱是看演技还是看人体彩绘啊?”不过倒也是,能豁得出这份儿,在圈子里也算独一份的本事。
至于她换美国护照那事儿,网友们分两拨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人家卖情怀赚够钱就往外跑,也有人觉得这是个人自由犯不着上纲上线。不过要我看啊,演员这行最认死理,大家伙儿能记住你的角色,谁还在意护照是蓝皮还是红皮呢?
按说五十来岁的女演员正该吃透生活酸苦的年纪,邬君梅偏偏卡在个不上不下的坎上。想演市井主妇吧,眉眼间总端着国际范儿;要端着贵妇架子吧,剧组又都给安排些接地气的活儿。这不赶上老百姓看戏图个避嫌,您说现在年轻人追星看脸,中年人看剧看活得真不真,老年人看戏分得清酸甜苦辣。
话又说回来,咱们普通观众看剧图啥呀?不就是图个乐子或者找点念想。看邬大姐在六姐妹里扮相滑稽的场面,倒另有一番趣味。要能把这当代穿越感当个笑料倒也不错,怕就怕咱们笑得前仰后合,演员自个儿还端着艺术的架子不肯下来。不过看邬君梅这不服输的劲儿,保不齐哪天还真给她找着个镶金边的角色,让咱们这些嚼舌根的统统闭嘴惊艳。
说到底演员这碗饭不好捧,生旦净末丑总得找准自个儿的路数。您说蒋勤勤是活脱脱古代美人转世,袁泉就是为现代时装剧而生的,牛犇老爷子天生带股子胡同烟火气。邬大姐这混血长相要是在职场剧里当个女高管,准保比现在舒坦。可人呐有时候就是轴,总想证明自己啥都能演,这不就赶上电视机前的老少爷们挑理了?
不过换位想想也挺有意思,咱们人生在世谁没走过几个弯道?邬大姐要能从这次选角风波里咂摸出点道理,说不定还能焕发第二春。就像她二十年前敢为人先拍大尺度电影,现在也该有勇气走出安全区。别总跟自己的脸蛋子较真,岁数到了就该有岁月磨出来的光华。听说最近菜市场大妈流行绿色眼影,下回她要再演市井人物,不如先去胡同口跟大妈们唠上两块钱的,保准比什么表演培训班都好使。
要说国内观众最念旧,演员犯了错挨过骂,只要拿出硬货作品来,大伙儿扭头又疼得跟亲闺女似的。邬大姐现在差的或许就是那份“认命”的智慧——认清自己最适合的路子,顺着这条道走到黑。须知咱们看戏的眼里不揉沙子,却最舍得给真诚的表演送上掌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