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董明珠又“闯祸”了!
4月22日,铁娘子董明珠在股东大会开怼,炮火直对海外留学生。
一句“我不用海归,海归里有间谍”,将一顶大帽子扣在了海外留学生的头上。
此番言论引起胡锡进强烈不满,新京报也率先站出来批评了董明珠的言论。
董明珠受到了怎样的批评?董明珠在会议上还说了什么?
董明珠“间谍论”
在 2025 年 4 月 22 日格力电器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以全票连任董事长,开启了她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这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董明珠在大会上的一番发言,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将格力电器和她本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大会上,董明珠先是谈到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她直言:“小米汽车烧死人你们看到吗?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过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这一言论,无疑是在内涵小米电车的安全性不佳,同时炫耀格力电车的成绩。小米和格力这两家企业,在商业领域一直存在着竞争关系。
2013 年董明珠与雷军的 “10 亿赌约” 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所以董明珠此次提及小米汽车,难免让人觉得她和小米又杠上了。
但这还只是个开头,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当谈到人才培养和管理层年轻化的问题时,董明珠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高校培养自己的人才。”
此言论一出,全场震惊,舆论瞬间被点燃。董明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或许和格力近年来的一些经历有关。
有消息称,2023 年格力曾有一名海归工程师泄露热管理技术参数,导致格力损失超 2 亿元订单。
这可能让格力对海归人才产生了警惕,董明珠也希望通过这种保守的用人策略,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间谍风险,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和技术优势。
而董明珠的这番 “海归间谍论”,很快就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
胡锡进硬刚董明珠
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发文怒批董明珠的言论明显越线。他指出,格力作为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宣扬 “绝不用海归派”,只用国内高校毕业生,这是一种身份歧视,公然设立这样的用人原则,违反了劳动法中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相关规定。
同时,把出间谍的风险当作海归人员的集体标签,在就业上排斥、歧视他们,严重抵触国家政策,诋毁了海归群体声誉。
胡锡进认为,企业虽有不用海归的权利,但不应该挑起对立情绪,强调海归不安全,董明珠应当为了格力品牌形象以及海归群体声誉和国家政策严肃性,作出道歉。
胡锡进还提到,人才需要全球挖掘,像华为就是很好的例子。华为 15 万员工中,海归占比超过 20%,在 5G 标准制定、芯片设计等关键领域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和法律框架,既吸纳海归人才,又保障核心技术安全。
而反观格力,尽管空调技术领先,但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利润率均显著落后于华为、小米等企业,这种差距背后,正是全球化人才网络缺失的直接体现。
在胡锡进批评的同时,新京报也率先发文发表看法。
新京报批评
新京报率先发文批评,直指董明珠言论是 “根深蒂固的偏见”,缺乏事实依据。文章指出,董明珠将海归与间谍划等号,是赤裸裸的歧视,是对海归派的污名化。
海归群体中确实可能存在个别不良分子,但不能以偏概全,将整个群体都贴上 “间谍” 的标签。而且,国家安全部门也有自己的一套甄别机制,企业不应该擅自给某个群体定性。
同时,新京报肯定了董明珠在人才培养上强调思想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拼搏精神的观点,但对于她的 “间谍论” 则坚决反对。
其实,留学回国的科学家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像钱学森,他早年留学美国,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在航空工程、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回国,尽管遭到了美国的重重阻挠,但他最终还是于 1955 年回到了祖国,参与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还有邓稼先,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中国核武器的研究工作。
他领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新中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核盾牌。
除了钱学森、邓稼先,还有朱光亚、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他们都曾在海外留学,学成后回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选择回到祖国,他们怀揣着知识和梦想,希望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归派为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经验,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绝不能等同于间谍。
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她的言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她的言论真的影响到了一些企业的用人政策,那么可能会导致海归人才在就业时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歧视,这不仅对海归群体不公平,也会对国家的人才战略产生负面影响。
国家一直倡导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董明珠的 “间谍论” 显然与这一政策背道而驰。
希望通过这场风波,企业和社会能够更加重视人才的多样性和公平性,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人才环境。
信息来源:
新京报2025年4月23日——“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新京报快评
金融界2025年4月24日——“海归派里有间谍”!董明珠称绝不用一个海归派,胡锡进:这是身份歧视,哪个群体里都可能有间谍
我觉得董总说得对
海龟有很多是那些人的后代
说得好!支持董大姐,间谍比明面上的敌人,破坏性大多了
海龟派绝对有汉奸
胡某人什么来头?这么的有意思[笑着哭]
跪族还是牛批[点赞]
把解放初冲破美英重重阻碍、不顾一切回国的科学家与现在的海龟对比,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如果不懂什么是形而上学,好好回家读几本经典的哲学著作,免得信口开河,贻笑大方!!
小胡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