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第一集,叫“杜警官的监狱”。
这是双关语,一是杜湘东是狱警,二是工作的地方对杜湘东来说是监狱一样的存在。
监狱既指现实中的工作场所,也象征着命运上的“牢笼”。
剧集也用细腻的视听语言暗示杜湘东的精神困境。第一集,刑警张向阳告诉杜湘东,六机厂出的命案,可以肯定是姚斌彬和徐文国干的。
音乐和一个明显的推镜头,都说明这对杜湘东有极大的心理冲击。
原本以为是误入歧途的好小伙,现在却被视为心狠手辣的杀人犯。
杜湘东震惊,还有个原因是,他本是刑侦学校的高材生,他心中无法接受自己判断失误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杜湘东望向张向阳,徐文国望向杜湘东,中间都隔着铁栅栏。这也是看守所是杜湘东命运牢笼的外化。
第二集开头,张向阳审讯徐文国时,杜湘东旁听。
随后,所长谈话,内涵杜湘东自作主张去旁听的行为。请注意这段情节的调度,杜湘东和所长之间隔着四根铁柱子——监狱的象征。
杜湘东想要的人生是,发挥个人所长,成为一名出色的刑警。
然而,杜湘东的领导,希望杜湘东做一个听话温顺的狱警。剧中也提到,杜湘东是看守所中唯一一名大学生,他是看守所为了达标的工具人。
讽刺的是,这个工具人的刑侦能力,是超越张向阳的。
第二集的同学宴,暗示了杜湘东为何从一名出色的警校毕业生变成了狱警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背景。
第二集的同学宴,张向阳提到,朝阳区副区长就是他爸的学生。在同学眼中,张向阳坐主位,位子比搞治安的处长要高,可见张家在市区的人脉非同一般。
坐在主座对面的老夏(主位对面是靠门的地方,通常是陪客、年轻人、地位较低的人坐)。在张向阳介绍老夏时,点头哈腰有谄媚相,结合他刚从县里调到市里的事实,大概率是用了张家的人脉。
杜湘东无法实现的刑警梦,本质上是出身大于能力的必然。
鲁迅说过,文学不像梅毒,没有霉菌,不会通过性交传播。可在现实社会中,好职位却恰恰可能靠“性交”来传递。
了解这一点,就能看懂《借命而生》。
说到底,整部《借命而生》就是不同出身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杜湘东和张向阳是这样,徐文国和唐尧鑫同样如此。
看完前八集,我可以肯定,六厂厂长儿子唐尧鑫与徐文国、姚斌彬之间的冲突,本质上就是有权者对无权者的迫害。
六厂的人事科科长李超与姚斌彬的冲突,更像是一场阴谋。
六厂的保卫科刘科长告诉姚斌彬,李超把姚妈和徐文国弄到下岗名单里了。
这成功激怒了姚斌彬。
因为姚妈和徐文国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人。然后,姚斌彬在刘科长那里得知李超在水库钓鱼,姚斌彬拿着枪杀了李超。
姚斌彬真的不知道枪里有撞针吗?
如果不知道的话,姚斌彬的行为很奇怪。
原因如下:
第一,拿个假枪去吓人,根本起不到真正的威慑作用。李超当场或事后都可能发现是假枪,反而让情况更糟。毕竟李超是六厂的人事科主任,他有用人权。
第二,姚斌彬年轻气盛,情绪激动。情绪失控的人不会冷静去策划什么“吓一吓”的假动作,而是更容易直接动手,非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激化矛盾。
如果姚斌彬真想吓人,拿块板砖都比枪支实用,没必要拿把不能打的枪冒险。
反过来看,如果姚斌彬知道枪能打响,那他的行为就能说得通了。
他是冲着伤人、甚至杀人去的,跟他之前在台球厅的拿枪威胁他人的行为也一致。
可以推断,姚斌彬清楚自己拿的是能杀人的真枪,十几年的侮辱,让他对李超早就有杀心。
哪怕自己吃枪子,也要干掉李超,这是姚斌彬的底牌。
姚斌彬入狱后竟然有一次逃跑的机会,他拿着杜湘东的枪逃跑,不是为了更好地逃生,而是为了给徐文国逃跑创造机会。
姚斌彬持枪制造追捕假象,把自己变成诱饵,用自己的命给徐文国换一个自由——哪怕是躲躲藏藏。
在姚斌彬杀李超案发生后,始作俑者唐家却完美地隐身了。
大胆推测,唐家对姚家和徐文国充满恶意,因为唐尧鑫要从徐文国手中抢走孙永红。徐文国与孙永红郎才女貌,在唐家眼中,他有怀璧之罪。
唐家知道,徐文国和姚家关系亲密,想要得到孙永红,徐文国和姚斌彬一个都不能放过。
从下岗名单激起的杀心,到策划的皇冠车偷盗案,唐家人对姚斌彬和徐文国的陷害可谓环环相扣。
李超被杀,姚斌彬看似主动杀人,实则是被人套路。
此外,狱中的三哥把最好的床位让给徐文国,并且当着众人的面说徐文国会做喷子(枪支),他大概率是受唐家指示,在狱中带节奏,坐实徐文国心狠手辣的形象。
1994年,三哥出狱时,竟然会频频回头,这是刑满释放后,犯人最忌讳的动作。出狱后不回头,代表与过去决裂、重新开始。
频频回头,可见三哥出狱后会兴风作浪二进宫的。
逃亡的徐文国,不甘心做狱警的杜湘东,他们都是命运的抗争者。
徐文国的厂花女友,杜湘东的高学历,都让他们成为匹夫无罪怀璧之罪的受害者。
不同的是,徐文国明白,他进监狱,唐家也不会放过他(三哥对徐文国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为了抗争命运,徐文国必须逃跑。
杜湘东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必须要抓住徐文国,他希望通过这件事证明自己是刑警的好材料。
两者形成的博弈关系,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悲剧。
如果徐文国不逃,监狱会成为他长期的家。第二集开头,张向阳有非常明显的诱导招供倾向。
如果杜湘东不追,狱警就会是他长期的身份。一个三年过去了,接下来还有无数个三年等着他。
一个是为了“活”,一个是为了“成”。
杜湘东和徐文国的博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警匪,他们更像是两个边缘人之间的生存赛。看似一方是“逃犯”、一方是“执法者”,其实都是底层命运的挣扎者。
借命而生,徐文国借的是姚斌彬的命,杜湘东借的是徐文国的命。
底层人的命运,总是让人唏嘘又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