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中3个顶级思维:站在人性反方向,赚钱如喝水

李舟 2025-03-01 18:53:00

周末朋友聚会时,有位创业失败的朋友感慨:"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就像嗑瓜子,停都停不下来。"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咖啡馆看到的场景:两个同龄人相邻而坐,一个疯狂刷着短视频傻笑,另一个专注做着商业计划书。

三年后的今天,前者还在抱怨老板给的工资少,后者已经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这个对比恰好印证了《反对自由主义》中的警示:"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毛选中3个顶级思维:站在人性反方向,赚钱如喝水。

一、与人性博弈的生存法则。

毛选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

短视频算法就像现代版的"主观主义",用即时反馈的甜蜜陷阱让人深陷其中。

去年某短视频平台的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已突破120分钟,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被浪费的黄金时间。

我认识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老张堪称逆人性的典范。

2015年股灾时,他果断清仓持币观望,当时被同行嘲笑胆小。

但半年后市场二次探底,他重仓抄底收获颇丰。

这与他在办公室挂着的"戒急用忍"四个字不谋而合,正应了《论持久战》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原则。

某互联网大厂的"延迟满足"晋升制度颇具启示。

他们要求员工必须完成跨部门轮岗才能晋升,这种反直觉的设计让真正有潜力的员工脱颖而出。

就像《实践论》强调的:"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二、试错中淬炼的成长曲线。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中的经典比喻,在创业领域尤为贴切。

深圳华强北的"创客军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产品必须在三个月内出样品。

这种快速试错模式催生了无数创新产品,某蓝牙耳机品牌就是经过11次迭代,从"听个响"发展到如今主动降噪的行业标杆。

我表弟的第一家店模仿网红装修血本无归,第二家店专注产品却败在选址,第三家店终于通过"中央厨房+社区小店"模式站稳脚跟。

某科技公司的"失败博物馆"令人深思。

展厅里陈列着237个失败项目,每个展品都标注着"试错成本"和"经验收获"。

这种文化让他们在AI赛道少走了5年弯路,印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实事求是"的真谛。

三、构建不可替代的价值壁垒。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思想,在个人成长领域同样适用。

我认识的设计师小林,坚持用传统水墨技法做UI设计,这种"非主流"选择起初不被看好。

但三年后,他成为各大博物馆数字化项目的首选设计师,这正是《论持久战》中"扬长避短"战略的生动实践。

某教育集团的"教师护城河计划"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打造个人知识IP,三年间诞生了17个百万粉丝名师。

在知识付费领域,有位坚持用文言文讲解历史的老师。

这种"反潮流"做法反而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户,单节私塾课报价过万。

这印证了《矛盾论》中"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被各种目标和期望推着走,却忘了停下脚步,问问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其实,成功的秘诀往往就藏在我们对某件事物的热爱之中。

我有个朋友,天生运动细胞发达,身体协调性极好。

小时候,他就对各种体育活动充满热情,无论是跑步、跳高还是打篮球,他总能轻松驾驭,乐在其中。

长大后,他没有随波逐流选择一份稳定但无趣的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体育教练的道路。

如今,他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运动员。

每当看到学员们取得进步,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再看看我自己,虽然没有朋友那样的运动天赋,但我却对文字有着特别的偏爱。

我喜欢阅读,更喜欢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写作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因此,我选择了成为一名撰稿人。

虽然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发表,被读者认可,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变得值得。

其实,无论是朋友还是我,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擅长,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热爱让我们充满动力,擅长则让我们事半功倍。

所以,别再盲目跟风,别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相信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在那里,你可以尽情施展才华,成就非凡人生。

站在百年变局的历史节点,重温《毛选》智慧越发觉得振聋发聩。

那些关于人性博弈的洞见、实践出真知的哲思、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我们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转化为"从需求出发,到价值落地"的生存智慧,或许就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自己的坐标。

毕竟,真正的战略思维从来不会过时,它只会在新的战场上以新的形态重生。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