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湖北##平安武汉##九派新闻##湖北头条##武汉头条##北京头条##陕西头条##湖北警察学院#
原创:彭伟
此《警务规则》标明为“北京警务学堂初等科警察法讲义录”。版心下标注为“陕西官书局排印”。为什么北京警务学堂的讲义录是陕西官书局排印的呢?笔者分析认为:此当为陕西巡警学堂为应当时陕西警察教育之需,而翻印的北京警务学堂的教材。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之初,清廷宣布施行新政,各地纷纷开始兴办警政事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陕西巡抚升允奏请清廷批准,将陕西省驻军“五旗四营”改为巡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在西安粮道巷设置陕西省巡警学堂,开办3年,先后训练巡警600余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以北京为最早,继之以直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开设警务学堂。在接收天津之后,袁世凯又在天津设立巡警学堂。京津两地警察教育的蓬勃开展,对其他各省创办警察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纷纷效仿而行,一些省份还直接派员前往学习。这册《警务规则》就应当是陕西在开办巡警教育之时,因亟需培养巡警,然又缺乏专门之教科书,而将最早开办警察教育的北京警务学堂教材翻印来使用的。这也为我们现在能一睹中国近代最早的警察教育专门教材提供了条件。
说起陕西官书局,其最初之萌芽,实缘于左宗棠。他当时鉴于回民战争后,当地大量古籍遭受战火损失。为了能让西北地区的读书人能读到好书,他从外地招来刻工,在陕西关中书院里进行刊刻,所需刊刻费用均由政府买单。此举无疑为接续陕西地区的一方文脉做出了贡献。陕西官书局也是陕西地区最早使用机器印刷的。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之时,就购置了陕西第一台铅印机。铅印机的使用,使得书籍的印刷速度加快,印数增多,遂逐步成为印刷的主体,取代了之前的雕版印刷以及石印技术。
北京警务学堂的开办,诚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之滥觞。当时所用之专门警用教材也可以说是中国警察专门教育教材之鼻祖。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后,八国联军进驻北京。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初夏,和议已成定局,各国将撤兵,并交还地面。这样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办理相关的治安事宜。对于警政专门人才的教育问题,清政府在该年初就有意向,并委派全权大臣庆亲王奕劻与日本人川岛浪速磋商创办中国警察教育的事宜。同年七月初一,清政府委派陶大钧与时任顺天府日本警务衙门事务长官的川岛浪速签订合同,聘请川岛浪速监督办理学堂的一切事宜。以三年为期,期满后留用与否,彼时再议。警务学堂即在北京设立。同时,选派十名学生赴日本学习警务。在制定的《警务学堂章程》中,将“七月初一”定为学堂的“创立纪念日”,这也足以证明了对警务学堂设立之重视。
《警务学堂章程》共计八章四十六条,对学堂主旨、职制、教科、学期、课程、入学、退学、考试、给与及贷与、赏罚等方面都做了规定。“保安之用,警政为先;造就之方,学程最要”,该《章程》是中国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警务学堂章程,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警务学堂章程》的规定,巡捕的教科分初等科、中等科和高等科三等。其中初等科为从清政府提供的预选者中挑选“体格坚壮”、“文理粗通”、“志操坚固”、“人品端正”者入学,学期三个月。学成后充任巡捕。初等科所学的课程分为学科和操科两类。学科的内容包括:“服官要则”、“看守班房及押送人犯须知”、“巡捕要务须知”、“口授警察实验”、“警务规则”、“大清律”、“巡捕应变须知”、“伦理”、“照料外国人须知”、“卫生”等。操科的内容包括:“行礼法”、“柔软体操”、“徒手教练”、“用绳法”、“持铳教练”、“操刀法”等。这册《警务规则》正是属于初等科“学科”的内容。
《警务规则》全书共分四章。第一款至第十三款为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巡捕处、巡捕差务;第十四款至第十六款为第二章,主要介绍巡逻访查;第十七款至第十九款为第三章,主要介绍巡逻;第二十款至第三十三款为第四章,主要介绍访查的有关具体事项。从中可以看出第四章的内容较其他三章而言内容为多,这章其实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它指导巡捕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人和事,如何开展具体的访查工作。诚如现在所教授的“巡逻技法”、“盘查技巧”等内容。因此,对于初学警务的人员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战性。比如对人的访查包括人物的着装、携带物品、神情、行为举止等方面。道路桥梁的访查包括有无损毁、有无朽坏、防险标识、环境卫生、路途通畅等方面。此外,还有涉及案件的访查。这里所说的案件访查,包含了现在案件现场的勘验调查等内容。虽说较为简略,但这毕竟是一百二十多年前,中国近代警政在起步时期警察初等科的学习内容,其启蒙、开创之功,诚不可没也。
从警务学堂的学制和课程设置来看,警务学堂当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先应大清国创办警察之急需,渐次期图扩充进步。故现今本章程内所定各肄业学期以及学习功课等事,虽略尽警务大要,究属应一时之急需”。也就是说办理警务学堂的重点是开展警察的速成教育,以期解清政府警务人才缺失的燃眉之急。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得到了印证。在警务学堂开办不久,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学堂就曾向负责京师治安的工巡总局选派了三十名毕业生,以供差遣。
此外,警务学堂中还有中等科、高等科以及研究科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造就巡捕长及警察官员等中高级警务人员。
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川岛速浪续办之期满,清政府接管了对北京警务学堂的管理权,并将其改建为高等巡警学堂。历时五年的北京警务学堂就此终结。
这册珍稀的清末警用教材能得以留存下来,也真可谓是因缘际会。不知当时是谁使用过这本教材,当时使用过这个教材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位“老警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代专门警察。这册教材不知经过了什么样的变迁,但能够得以保存下来,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无心,一个是有心。什么是“无心”呢?原来此书之所以能历百年保存下来,除了它的主人妥善保存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经过了“化装”的处理。我国古代的书籍向来都是单面印刷的,过去很多人因为家里穷,为了学习不得不充分利用有限的纸张。此书便被全部被拆散开后进行了再次利用。在原书的背面抄写了一些医书的内容。这样,它就以一册手抄“医书”的面目被保存下来。从抄写的字迹来看,抄手的水平不高,当出自普通略通文墨之人的手笔。什么是“有心”呢?这册被当作手抄“医书”的它,不知又经历了多少日月,最终散落出来,被一位有心的人“发现”了其中秘密。于是,它得以再现“真身”,重新回归原来旧时模样,展现于人们眼前。其曲折之情,可作传奇一篇,成藏界一段佳话!

清末,各省在办理警政之时,对于警察的教育总体来看都较为重视,普遍认识到警察教育在加强警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大的层面上来讲,当时的警察教育其主流都带有警察职业培训的性质。当时的那批人,通过对警政法律知识以及警事技能的学习、训练,一方面使他们从中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警事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他们的思想上烙下了警察职业的专门意识。这些都为中国近代第一代警察的诞生,以及之后中国警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