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周恩来的一生,像是一团燃烧不尽的火焰,他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连最后的日子里,心里仍然放不下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同志。1975年冬天,病重的他在病床上紧紧握着李先念和陈锡联的手,眼神里满是沉重。
他声音微弱,但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安:“我有两件事,一直放心不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
时间拨回到1972年,那时的周恩来已经身患癌症,但依旧坚持工作,直到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
即便如此,他还是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国家大事,尤其是许多老同志的安危。

特殊年代里,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遭受不公待遇,而周恩来一直在尽力保护他们。
可即便是他,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陈锡联和温玉成,就是他心里最放不下的两个人。
陈锡联的遭遇,周恩来心里的愧疚
陈锡联是个硬骨头,早年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后来在政治斗争中也不肯低头。

正是因为他的坚定立场,让他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特殊时期,四人帮的势力如日中天,陈锡联因坚持原则,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打压。
周恩来当然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可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无法直接保住每一个人。
最终,陈锡联被撤职,接受审查。
这件事,让周恩来一直耿耿于怀。

幸运的是,毛主席对陈锡联还是信任的,没多久,他便重新复出,甚至被委以重任。
可即便如此,周恩来心里依旧有疙瘩,他深知,自己当初若能再多坚持一些,或许陈锡联就不会受那么多委屈。
温玉成的五年软禁,保护还是无奈?
如果说陈锡联的遭遇让周恩来遗憾,那么温玉成的遭遇,则更让他心痛。
温玉成是抗美援朝的老将,战功赫赫,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

九一三事件后,所有与林彪沾点边的人,都成了重点审查对象,哪怕只是曾经共事过,都难逃干系。
温玉成就是这样被卷入风暴的。
有人说他是林彪的人,有人说他有问题,舆论铺天盖地,最终,他被撤职,软禁在成都。
五年时间里,他过得如同行尸走肉,精神几近崩溃。
周恩来知道,温玉成是无辜的,可他也知道,在那个局势下,如果不让温玉成暂时“消失”,那么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周恩来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温玉成暂时退场。
这或许是一种特殊的保护,但代价太过沉重。
五年后,温玉成终于被释放,可他已经瘦得不成人形,曾经意气风发的将领,如今满头白发,仿佛老了几十岁。
周恩来的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对国家,对人民,对战友,都有着深深的责任感。

可即便是他,也无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护住每一个人。
有人说,周恩来是那个年代里,最温暖的一束光。
他并非全能,他也有遗憾和无奈,但正是这些人性的光辉,让后人铭记。
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记挂着那些曾经一同奋斗的同志,这样的情义,怎能不让人动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