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高考之后:张雪峰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科技真探社 2024-06-09 17:36:36

任何生意的本质都是信息不对称。

对于高达近两万元居然还需要抢购的张雪峰高报辅导课,近日,终于有些人坐不住了,纷纷开始指责张雪峰利用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和信息不对称“狂割韭菜”。

这里面既有对其饥饿营销的非议,同时也有对如今教育生态的愤懑。

然而抽丝剥茧那些指责的声音,千言万语都有一个落脚点:张雪峰的高报辅导服务到底值不值这个钱?

首先要承认,高报是一个正在逐年扩张的潜力市场,在国内所有高报企业中,有高达八成是近几年才成立的新公司。

2022年国内高报市场规模为8.8亿,仅一年后就增长到了近10亿。相比之下,2016年国内高报市场的规模只有区区1.3亿元,七八年就增长了超五倍,增速可谓惊人。

而且除了高报之外,近几年爆火也有保研等衍生业务模式,后者的收费更是能达到每年数万元,业务足以覆盖一个大学生的完整大学生涯。

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报市场的增长,既有其显性因素,近几年高考生的逐年增加;同时也叠加一些不易被察觉的隐形因素,比如说受各种条件限制(口罩、国际关系等),近几年出国留学规模的增速放缓,使得一些具备留学能力的学生不得不选择国内高校接受教育。

而且由于内蒙古等地高报流程的复杂设计,寻求高报老师帮助几乎成为了一种刚需,现如今,内蒙古也是国内高考报名机构最多的省份。

很显然,高报市场的火爆是一个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每一个选择高报的家长都希望在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为孩子寻求某种意义上的确定性,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回答开篇的那个问题:张雪峰的高报服务,贵吗?

从目前一线城市的高报收费情况来看,张雪峰接近2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课程其实并不算很贵,一些同样资历很深、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其他高报老师、生涯规划老师同样价格不菲,普遍客单价也能达到一万几左右,每年服务的客户差不多二三十人,赶上高考后的旺季,这些高报老师同样一课难求。

那为什么网上还会有张雪峰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讨论呢?

真正依赖高报服务的,其实还是普通家庭

目前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孩子未来的规划能力上。

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知家长,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每个年龄段都有着非常清晰且极具目的性的规划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竭尽全力满足那些重点学校在体育、艺术、科技方面的招生要求。

与之相比,一套售价昂贵的学区房可能只是孩子求学之路上耗费精力、财力最少的一项投资。

当然,这一点在全世界高知家长身上都有显现,对孩子未来进行合理职业规划,是稳固家庭圈层或者跨越圈层最重要的手段,这几乎是全球高知家长的共识。

真正有实力、有知识的家长凭借自身拥有的资源,早就把自己孩子的未来规划得明明白白,都不需要张雪峰们的出场,从出生起,他们就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就不赘述了。

可怕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是要与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上展开全方位竞争。

因此对那些买不起昂贵学区房、上不起昂贵国际学校、参加不了昂贵研学项目、对各种加分竞赛项目没有概念、又希望孩子能够有个美好未来的普通家长来说,张雪峰们的高报服务是他们削平高报信息差为数不多可以依赖的工具,而且极具性价比。

高报服务的本质是生涯规划

虽然笔者不愿意这么说,但催生高报市场火热其实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国内尤其是县乡等偏远地级市各所高中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上的不作为或者工作不到位。

其实在几年前,张雪峰就呼吁过:强烈建议高中在高一阶段,就要开职业规划课,尤其是下面的县乡、包括说一些偏远的地级市。学生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是干嘛的,家长也不知道各个专业到底是干嘛的,有多少人当年就是因为这个选错了专业。张雪峰说自己从业十几年来,见过了太多在高考志愿填报上的盲目。

荒诞却现实,当很多人指责张雪峰是贩卖高报焦虑的罪魁祸首之时,但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样也是张雪峰。

而且几乎不用讳言,公考热、考编热同样也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表现之一。

目前,国内面向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还尚处在起步阶段,普及范围主要集中在诸如北上广这样的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许多欠发达地区则鲜有涉及。

而且由于多数学校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并不突出,往往会将其视为附加的德育内容,而非学生成长的关键部分。

此外,包括学生和家长自己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普遍不足,缺乏对其重要性和意义的深刻理解,存在认知缺位。

除了上述主观因素之外,目前国内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面临着专业师资和课程资源匮乏的情况。很多学校就算有所重视,但仍然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也没有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所以,张雪峰们的高报服务说到底,也是对高中教育工作的完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大家都知道“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然而人才培养也需要有的放矢,重视高报其实也是推动人才在某种意义上的合理分流分配,让人才能够各赴其位、各尽其能、各尽其职。

当然,任何人的人生不可能每一步都完美无缺,别人的帮助只能让你趋近那个完美的最终答案,而至于你自己是否有完美的人生,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4-06-09 18:41

    都能考上好大学了自己没有智商吗,听一个东北网红二流子忽悠

科技真探社

简介:真实、具体、不抽象的科技产品体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