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河南,无论是老百姓家的日常饮食,还是各种宴请,餐桌上总是少了不了凉拌菜,甚至有时一桌子都是凉拌菜,到了无凉菜不成席的地步,一年四季,即便大雪纷飞的冬天,也不例外。
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河南人对凉菜如此钟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习惯,而且这些习惯并不是近些年形成的,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古已有之。
01
古代柴禾太贵,普通人不舍得烧火煮饭只能吃凉食
古代的炭火是做饭的主要燃料,但被官方垄断经营,普通百姓是不容易买到的,而且价格昂贵也买不起,平时做饭的柴禾,除了自己去砍柴或者买柴火,就是秸秆。
像我们平原地区,基本都是庄稼,没有山林,哪里有柴可砍,秸秆的话,那时的土地肥料不足,庄稼长得也稀疏,一年的秸秆根本供不上一个家庭的柴火,这样烧火做饭就有了负担。
河南豫东家常菜凉拌莲藕一家人除了有时间就去外面捡树叶,捡干草,甚至牛粪当柴烧,再就是能不生火就不生火,尽量减少柴火的使用,能生吃的食物尽量生吃,吃凉菜的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
这就是古代人的“柴荒”,特别是北方。
其实别说古代了,近了说,在我小时候,秸秆不够烧,农闲时跟着大人一起河边树底下用耙子搂树叶子回来烧火,还有邻居因为抢着捡一棵树下的落叶,每天早晨看谁起的早,谁起的早,谁就能捡早上的那一批落叶。
河南豫东家常菜凉拌黄瓜变蛋补充一下,我们知道中华古代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久负盛名,古代的一些食谱就是很好的证明,比如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不但记录了300余种南北菜肴,还详细介绍了焗、焖、卤、酱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但这些都只流行在上层社会,大多数劳苦大众过得是缺食少柴的生活。
02农忙时节做凉菜简单省事
因为地势平坦,我们中原地区自古以农耕为主,庄稼一年两熟,一年有大半年时间在播种和收获,农忙时候特别多。
那时也没有工业机器收割播种,全靠人力,还要抢收抢种,农忙时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所以为了省时省力,尽量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比如中午下个面条,在水里过一下,浇上蒜汁,呼噜噜吃完,就赶快下地干活。
河南豫东家常凉菜有时忙得根本顾不上回家,到饭点拿出一个凉馍,就上一根黄瓜,或者抹上一勺子酱豆子,就是一顿饭。胃慢慢习惯了这些凉饭,田间地头的吃饭习惯也就慢慢走向了餐桌。
03源于经济发达的唐宋时期街上林立的饭馆
关于河南人爱吃凉菜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我们中原地区在唐宋时期经济繁荣,饭馆林立,人们手头阔绰,外出就餐很随意,临时起意下馆子,请客吃饭的事情时有发生。
烹饪食材需要一定时间,为了不让客人干等着,就准备一些可以生吃的凉菜,包括一些瓜果,或者花生、瓜子等,先端上桌,客人边吃边吃边聊。
河南豫东家常凉菜慢慢地普通人家待客,也会先准备一些凉菜,以免主客闲坐尴尬,也避免了照顾不周,吃吃喝喝,气氛上来了,热菜也上来了。比起上面说农忙时节忙不过来才吃凉菜,一个来源于民间,一个来源于市井,个人感觉前者应该更有说服力,毕竟,耕种为主的中原地区,一些习惯的传播力更广,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
04
凉菜比起热菜不易变质变味,更适合下酒
大家说到爱喝酒的地区,往往忽略了我们河南,河南人真的很爱喝酒,这种爱喝酒,不是那种像东北人很能喝,一次喝一瓶那种爱喝,而是很喜欢三五人聚一桌,喝几杯,聊聊天。
喝酒怎么能少得了菜,但喝酒是慢慢的喝,热菜一会儿就凉了,口感也就变味了,外观上也不好看。
河南豫东家常凉菜凉菜则不然,不但不变味,色泽也不变,而且随着时间会越来越入味,还能冲淡一些酒的辣味,久而久之,凉菜就成了必备的下酒菜,酒桌上没有凉菜就不叫酒桌了。
不管河南人吃凉菜的原因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何因,今天的河南人是真切感受到了吃凉菜的好处,简单易做只是其次,原汁原味,自然健康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毕竟,食材原味才契合现在的科学饮食观,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是老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宝贝,滋养着一代代又一代的河南人!
何况,凉菜其实也不凉,只是常温而已!
凉菜大部分是焯水的,焯水滤水不比热菜省事,最重要的是,河南地区湿度低细菌繁殖很慢很慢,凉菜从制备到食用都安全,在南方吃凉菜吃吃一次拉三顿,南方从备菜阶段细菌就基本上快超标了,必须热制。[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