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的裱糊匠临终而叹,我死大清就亡了!14天后就真的亡了

小姐姐讲史 2025-02-15 21:32:51

前言

谁是大清最后的裱糊匠?不是李鸿章,不是隆裕太后,不是摄政王,不是庆亲王,也不是宣统帝,更不是袁世凯,而是良弼!

良弼

良弼是个铁血派,用裱糊匠来形容也真是亏,算是顶梁柱,虽然他这个柱子有点细。

良弼一心要保住大清、振兴大清,在大清朝堂威望很高,被给予很高的厚望。

当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兴起,武昌起义的爆发,随即就是星星之火马上燎原。

此时,袁世凯拿捏清廷,而良弼挺身而出,反对启用袁世凯,誓死消灭革命党!

1912年1月19日,以良弼为首的“君主立宪维持会”(Royalist Party),更是悍然宣布:坚持君主,反对共和,为保大清,决一死战。

“君主立宪维持会”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宗社党,这让革命党深恶痛绝,他们刚炸过袁世凯,就炸良弼了!

忠靖是良弼的谥号

袁世凯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良弼是在劫难逃一命呜呼!

良弼在弥留之际,还心心念念他的大清,痛哭流涕地说:我死大清就亡了

他怀着一腔抱负却又无处施展的苦闷,悲伤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大清也仅仅撑了14天,就宣告退出历史的舞台,从此进入了民国时代。

一、大清欠良弼的家族的

良弼不姓良也不叫弼,正如和珅不姓和也不叫珅一样。和珅的姓是钮钴禄氏,还出了不少皇后;而良弼的姓却是爱新觉罗,不过他的家族没出过一位皇帝。

如同屈原是楚国公室一样,良弼更是大清宗室,是典型的红带子。良弼幼时就听闻自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异母弟的后裔,并为之自豪。

努尔哈赤又叫努尔哈齐,其同母弟分别为老三舒尔哈齐、老四雅尔哈齐,其异母二弟还有也是“尔哈齐”叫穆尔哈齐,唯有其异母五弟跟尔哈齐”无关叫巴雅喇(拔牙了)。

努尔哈赤与巴雅喇剧照

巴雅喇被追封多罗笃义刚果贝勒,良弼一心想效法先祖巴雅喇。全然不顾巴雅喇儿子们受到多尔衮的牵连,杀的杀,逐出宗籍的逐出宗籍。其中老四巩阿岱既被杀又被逐出宗籍,而巩阿岱正是他的直系祖先。

他的祖先伊里布只到嘉庆年间才会恢复宗籍,被授予红带子。

伊里布是巩阿岱六世孙,也就是晜孙(顺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

伊里布是良弼最痛恨的祖先,第一次鸦片战争伊里布身为钦差大臣兼两江总督,昏庸无能,怯弱畏战,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现场

战败后,卖国求荣,伊里布和耆英、伊里布成为了中英《南京条约》的签约人。

良弼每每念及于此,就为伊里布这样的祖宗感到耻辱,一定要洗刷伊里布给家族带来的耻辱。

二、顶梁柱最后的拼命!

良弼出生在四川成都,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青少年的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更加刺激着他。

他总是血脉崩张,立下雄心壮志,为大清王朝的繁荣富强贡献所有的力量!

良弼勤奋好学,又坚持锻炼身体,1899年22岁的他被四川布政使推选赴日留学生。为救国图强,他到日本就读于成城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成城学校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军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学期五年。

即使专攻成城学校文科的速成班也得两年,而良弼在1903年就已经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要知道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要求非常苛刻,不少学生都毕不了业,而良弼从成城学校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只用了四年。

良弼

良弼品学兼优,而又豪情万丈,加上其宗族身份,回国担任历任练兵处军学司监督、军学司副使(主持保定陆军学堂校务)、陆军部军学司司长、禁卫军第一协统领、禁卫军训练大臣、军谘府军谘使兼任镶白旗汉军副都统。

他明白支撑清朝的武装是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老大又是袁世凯,袁世凯居心不良。

于是,他不管升任多大的官,始终把培养忠诚朝廷的武装放在第一位。不说,打败北洋军,至少不能让袁世凯随意拿捏。

《清史稿》说:“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良弼皆主其谋。尤留意人才,自将帅以至军士,莫不延纳。

武昌起义爆发后,隆裕太后决定启用袁世凯,而良弼把袁世凯比作火,让他来就是引火烧身,决心以自己这些年练的新军与民军决战。

隆裕太后、摄政王、庆亲王他们也知道袁世凯会以革命军要挟,但他们没有办法,感觉不用袁世凯就没法平定革命军。

庆亲王对他主动请缨训斥到:“他是黄口孺子,纸上谈兵”。他们固然对对良弼这个年轻人不放心,感觉他空有满腔热血,最主要的当时清廷只有良弼懂打仗,一旦京城有意外也只能靠良弼。

良弼一再劝说,他们不听。事情果如良弼所料,袁世凯一方面拿清朝要挟革命军,一方面又拿革命军要挟清朝,导致遍地革命。

袁世凯

对于袁世凯的贪心,革命军非常生气,1912年1月16日分成四组要炸死袁世凯,被称为东华门事件。黄芝萌、张先培、杨禹昌等十几名革命党人,趁着袁世凯上朝时轮番刺杀袁世凯。袁世凯在经历炮弹轰炸,手枪发射后,亲随死了不少,他却有惊无险,袁世凯的卫队擒获了革命党人。

此后袁世凯不敢上朝,革命党人无法刺杀袁世凯,而良弼比袁世凯更为激进。

刺杀袁世凯让良弼更为兴奋,还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刺激他,信里说

“欲将我朝天下断送汉人,我辈决不容忍,愿与阁下同归于尽!”(廖少游《新中国武装解决和平记》)

宗社党成员

他这样一搞,本来就后怕的袁世凯就更加害怕了,只到后来良弼被刺杀。

他知道袁世凯这些天一直在拿民军要挟隆裕太后下旨让皇帝逊位,悲愤不已,却又来不及伤心,立即组建宗社党,尽可能是镇压革命,保卫大清朝。

早在1912年1月12日,以良弼为首的满族少壮派,与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召开秘密会议。他们的计划是,先除袁世凯,再,以毓朗、载泽组阁,铁良担任清军总司令,从而放手与南方革命军一搏。

在刺杀袁世凯失败的第三天,良弼以袁世凯不敢上朝为契机,联络少壮派,组建了宗社党,并发布了宣言,隆裕太后也日趋强硬。

良弼这一举动,直接激怒了革命党人彭家珍。

彭家珍

在行刺良弼的头天晚上,也就是1912年1月25日,彭家珍写好了《绝命书》(《遗书》)。

初本欲炸资政院各王公,为一网打尽之计。方觅得入场券,而该院适散会,因是不果。袁世凯被炸,同时有主张共和之耗,惟以亲贵反对最力,而其中之重要人物,有军事知识且极阴狠者为良弼。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则此后生民涂炭,尚何堪设想乎?……除良弼之心已决,计划已备,只待事机发动。……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

彭家珍鉴于十五个以上的革命党人都没能炸死、枪毙袁世凯,决定采用更为稳妥的室内爆炸的方式。

崇恭剧照

之前彭家珍无意发现“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的名帖,而崇恭又是良弼的好朋友,并且彭家珍跟崇恭也是朋友。彭家珍曾渗透到陆军部,他勤奋能干被上司崇恭认为能干、可靠,评为一等第一名,还授予了相当于四品的正军校衔。

载沣摄政王

后来,彭家珍一心为革命党人的举动被清朝发觉,全国通缉。彭家珍拿着崇恭名帖,穿上军服,到宗社党的老窝军咨府没找到良弼。彭家珍就直接“登门拜访”,仆人见有贵客不敢怠慢,告诉彭家珍赴摄政王府密议镇压革命之事,可等到半夜良弼都还没回来。带着两颗炸弹的彭家珍等不及了,准备去摄政王里,可刚一出门就遇到了良弼。

彭家珍上前一步,递上名帖,挡住良弼去路。良弼一看名帖,再一看彭家珍恶狠狠的盯着他,就喝令轿夫快走。彭家珍直接把炸弹摔在地上,良弼炸伤大腿,彭家珍直接被炸死。

彭家珍殉国照

良弼家人赶紧请医生诊治,还叫来了日本军医截肢,可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1912年1月26日,良弼满腹悲愤长叹:“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隆裕太后听闻良弼被炸身亡,悲痛不已,在1912年2月1日以副都统的规格将良弼下葬。

隆裕太后

良弼死后,宗社党立即解散,主战派一哄而散,隆裕见陷入绝境,只好答应袁世凯的条件,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诏书,宣告宣统皇帝退位!

良弼是大清最后的稻草,在他死前,他已经深深的明白,清朝一定会灭,只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一切来得那么快,前后只有14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