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本毕业生,控制着国内大学QS排名

心寄明月梦难圆 2025-01-06 13:43:49

在QS、THE、U.S.News和软科这四大榜单中,QS是最年轻的,直到2010年才开始独立发布自己的排名。但在市场运作上,QS却是最成功的。

只要稍加搜索,就知道国内大量的政府部门以及知名企业都把QS世界大学排名(而不是其他排名)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围绕QS的争议也是最多的——在最新的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帝国理工学院力压牛津、哈佛、剑桥、斯坦福,坐上了TOP 2的位置,这显然违反了常识。更有人开嘲:“你们家孩子会放弃排名23的耶鲁,选择TOP 13的墨尔本吗?”

其实深扒一下,QS的“黑料”真不少~

有些同学可能不知道,QS排名的发布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是一家英国私人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办公室。中国区办公室位于上海。

几年前,曾有知情人爆料:QS中国区总监张巘(读作yǎn,意为大山上的小山)是一个毕业国内二本院校的80后,但她本人善于经营,让QS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甚至主导了中国的双一流评价!

这个张巘,2006年毕业于江苏淮阴工学院英语系,之后去了英国拉夫堡大学留学,在那里先后攻读传媒与文化研究硕士和土木工程博士。从传媒到土木工程,这跨度未免有点大,据说她的博士论文中居然不含任何数学公式,但最后还是……顺利毕业了。

张巘的母校拉夫堡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常年位列第701-800名,但在QS这儿,拉夫堡大学的排名就没掉出过TOP 250,最新一期的名次是224。

↓ ↓ ↓

对于中国内地高校,QS显然是有特殊优待的,这其中少不了张巘的努力。

关注QS的人想必注意到了,这些年内地高校的排名提升那是相当快。搜索相关新闻,不难发现,张巘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各大高校的座上宾,接待她的经常是分管副校长甚至校长,尤其是在2015-2017年双一流评估的关键时期。

这些接待通常遵循以下模式:

校长首先表示 ↓

主旨3连之后,主角登场 ↓

宣讲过后,开始“深入交流” ↓

相信这些交流都是“行之有效”的,这些学校的排名也都会随之攀升。难怪有人感叹说:

一个二本毕业的学生,居然控制着600多所中国一本大学的排名!

对于境外高校的排名,QS也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中国学生的“留学重镇”——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体系的国家/地区的大学,排名异乎寻常地高。同一所学校的QS名次,和其他三大榜单相比,有时可以相差数十位,甚至数百位。

这背后的市场目的,昭然若揭。

以马来西亚为例,在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国共有28所高校上榜,其中,1所入围TOP 100,5所入围TOP 200,10所入围TOP 550。

而在THE榜单上,大马没有一所高校入围全球前200,排名最高的国油大学,位列第201-250名。在软科榜单上,大马甚至没有一所高校入围全球前400,排名最高的马来亚大学,位列第401-500名。

有人说大马高校肯定没少给QS充值。不过有一说一,任何排名,都是基于某些具体指标而产生的一个结果。不同指标下,一所大学的名次可以天差地别。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联邦高校在QS榜单上的排名集体偏高,逻辑上说得过去。

问题在于,办学是一件复杂的事,而排名只是一部分统计数字的集合。比如QS看重的几项: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单篇文献引用、国际职工比例、国际生比例等等,仅凭这几项数据就能说明一所大学的好坏吗?显然差得很远很远。

有意思的是,一些关键指标的些微变化,就可能导致学校名次的大幅变动,与其说是学校实力的快速衰减或增长,不如说更像股市。

在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中,美国大学集体滑铁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均下跌了10个位次以上,显然是个别指标变化导致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尽管QS强调自己公平公正,然而,对于一些主观的调查数据,抽样是否科学?数据怎么来的,量又有多大?真的客观准确吗?

香港科技大学雷鼎鸣教授曾表示:

“QS收集数据时有重大缺失。我时有收到QS的电邮,要我对其他大学评分(不能评自己的),通常是置之不理。

QS每年收到的回应率只在百分之一左右……只要看看结果,便可知有明显的偏差。我相信美国教授回应率一定极低,英国则高得多。若非如此,一大批美国国内实力强悍的大学在此项目中得分不会这么低。

举个例子,常春藤的布朗大学得分八十一点九,有着顶级医学院及大学本科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得六十点四分(该校仅仅是医学诺贝尔奖就多达17位),我校(香港科技大学)则有九十四点三分,我倒绝不敢说我校的学术地位比这些一流名校高出这么多。

反观英国,得分高的学校很多。美国的教授没多少参与评分,致使部分美国名校得不到该有分数,我们倒是被推了上去。”

尽管QS声称自己收集了强大可靠的数据,作为排名的支撑。但其实,很多数据都是参评高校自行提供、填报的。某高校负责人说,你需要吃透规则,有些数据填对了,排名很容易就上去了。

更有专家指出,雇主声誉这类评价显然可以操作,去看一些高校评分项就可以看出端倪。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明白,QS有它的局限性,而且是相当大的局限性。你可以把它作为留学申请时的参考,但绝不应该唯QS是论,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对于QS(以及其他排名)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也打不死),毕竟这个缘起西方国家的榜单在中国存在特殊的社会需求——全球有那么多大学,到底哪所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而QS,毕竟给出了一份答案。

作者:小F 来源:风华教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