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电导率和在恶劣的电化学条件下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在可持续能源生产和储存装置中具有良好前景。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杂原子掺杂可以诱导碳原子之间的电荷重新分布,从而大大提高其电催化活性。 然而,掺杂原子通常位于碳骨架的缺陷或边缘,因此具有明确掺杂构型的碳纳米材料的精确制备尤其具有挑战性,这阻碍了在碳基纳米材料中建立准确的结构-性质关系。明确的结构-性质关系不仅有助于充分理解催化机理,而且有助于设计出更高效的催化剂。因此,构建具有清晰掺杂结构的碳材料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促进碳基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理论计算表明,在2e−ORR的计算过电位(UL)随ΔG*OOH的变化图中,原始碳对2e−ORR的效能很低,因为它对*OOH的吸附能力很弱;当S原子以噻吩-S构型掺杂在碳网络的边缘时,邻近掺杂剂的碳原子是2e−ORR的活性位点,ΔG*OOH位于火山图的右侧,这比原始碳更接近顶点,这导致噻吩-S掺杂碳具有优异的H2O2选择性。 同时,研究人员组装了一个噻吩-S掺杂碳基Zn-空气电池,用于同时产生H2O2和发电,其H2O2产生速率为117.7±0.2 mg mg−1Cat h−1,峰值功率密度为82.7±0.8 mW cm−2。综上,该项工作为高选择性碳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思路,拓展了碳基材料在未来能量转换和存储设备中的实际应用。 Maximizing thiophene–sulfur functional groups in carbon catalysts for highly selective H2O2 electrosynthesis. ACS Catalysis, 2024. DOI: 10.1021/acscatal.4c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