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苏联的侵略是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从1937年7月7日开始的,在这期间有四年多的时间,苏联趁着这段时间向中国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轻武器。我们知道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轻型武器不太缺,但是重武器奇缺,尤其是火炮、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先进的我们不指望,苏联为什么没有援助一些落后的重型武器?

实话实说在1941年5月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之前,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其中轻武器苏联援助了大约11万支步枪、1.4万挺机枪和1.5亿发的步枪、机枪子弹。苏联方面也很实在,援助的轻武器包括DP-28机枪、莫辛纳甘步枪,基本上是苏军用什么就援助什么。
但是到了重武器方面就不行了,在四年多时间里,苏联一共援助了中国44架教练机,56架运输机,俯冲轰炸机328架,重型轰炸机50架,战斗机接近500架,援助飞机总数接近1000架,但是坦克数量实在是太少,T-26和BT系列快速坦克苏联只援助了150辆左右,只够国民党军武装一个第五军。事实上坦克和飞机不是最关键的,对国军来说火炮的数量才是重要武器。
苏联在抗战中只援助了1100门各型号火炮,其中10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炮数量很少,总数不过十门。为什么苏联不再多援助一些对中国有巨大帮助的重型火炮呢?要知道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国民政府靠着当年德国援助的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就能极大地压制日军的进攻。其实倒不是苏联不愿意,实在是西北道路情况太差,重型装备运不过去。

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之后国军与日军的战线就基本稳定了下来,除了福建一带日军占领了几个沿海港口之外就没有太多变化了。如果从地图上看会发现中国失去了一切从水路获得外国援助的通道,整个中国只剩下了滇缅公路与西北运输线。但是滇缅公路也因为日本对英国的威胁而在1940年被迫关闭,因此中国只剩下了一个外援通道——西北通道。
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况,西北显然撑不起这样的运输重任。民国时期没有到达新疆的铁路,铁路线最多延伸到兰州,这意味着不可能有任何重装备通过铁路运输到前线,运输条件的恶劣导致苏联没办法运送重型装备,像是飞机这些还好说,起码能够飞到中国,但是坦克、重型火炮等装备就不太可能运输了,费尽心思也只能靠汽车拉一小部分。

另外当时日军鸡贼的一点就是占领了张家口和包头地区,让和外蒙古乌兰巴托连接的铁路线被迫切断。面对这种情况,苏联对中国的九批援华武器基本都是走海路到缅甸仰光海港,然后通过滇越铁路进入中国,但是到了1940年9月份法国越南殖民地被日本占领,这条道路也被切断了,再之后的援助就只能通过滇缅公路运输了。
当然上述的原因也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苏联不希望太过大力援助中国,苏联最希望的状态就是中国与日本相持不下,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样日本没办法腾出手北上,中国也不能趁机收复外蒙古地区。因此苏联的援助多是轻武器,重武器较少,尤其是进攻性重武器限制非常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