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爆料:华为海思社招定级19,第一年base+奖金才给到120W

职场新芝 2024-11-26 01:53:21

华为员工爆料:华为海思社招定级19,第一年base+奖金才给到120W,感觉太少了,hr说不满意还可以谈,但不知道空间多大

最近看了一篇爆料:华为海思社招,帖主被定级为19级,第一年base+奖金能给到120W,他却觉得给太少了,结果公司HR和他说不满意还可以谈,总能有双方都满意的薪水待遇。

或许有部分朋友不太了解,在华为的级别框架里面,职级19级不算是高级别,它只能算是中间级别(企业中层),相当于快销公司的产品管理专家等岗位。在这个岗位上,需要员工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为公司的整体战略贡献自己的智慧。

这个层级的薪水,上下浮动比较大,最多能拿到200W左右,少拿也能有150W左右,这样看下来,HR给帖主开的薪水确实不太够。

但怎么说呢,不是谁都能进华为上班的,这番言论对于大部分普通职场人来说,绝对是在凡尔赛了,要不然怎么会有网友说帖主典型的心比天高,眼高手低,19级没有点真本事很快就会被淘汰下来。

有一说一,现在的求职市场,真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人赚120W嫌少,有人一年到头赚不到10W,不过话说回来,个人能力有了大公司的加持,赚的是要多一些,但拥有这些选择机会的前提是:大学不错,选对专业,毕业后进入到赚钱的行业,三个条件,至少需要满足两个。

工作能不能赚钱,得看行业和公司,不同的行业和公司之间的薪酬差异巨大,比如传统能源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前者花十年以上,好不容易做到区域一把手,年薪过不了50W,而后者校招入职时就能轻松超过这个数字。

选择到底有多重要,大家应该都明白,从上大学选专业开始,再到毕业要考研考编还是直接工作,选择不同,人生发展的道路就会完全不同。

很多人在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自己并不感兴趣,但却是热门专业,比如会计、计算机、金融等,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等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恶性循环。

我的一个朋友,大学的时候学了经济类专业,因为讨厌自己的专业,所以她在大学毕业后便直接选择了工作,并且尽量避免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但其实,这种选择方式变相缩小了自己的职场可能性,她只能做一些行政相关的招聘门槛低的工作,对应的,工资很低,也并不稳定。

在被职场狠狠上了一课后,朋友捡起了自己最不喜欢的经济专业,考取了她本科院校的会计专硕,毕业后留校,成为了辅导员。后续我问她为什么不喜欢经济类专业,却还要考经济类专业的硕士深造呢?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她告诉我:经历过第一份工作后明白了自己的喜欢只是一种选择方式,这种选择方式并不太适应职场。如果要让自己在未来能生活的更好,得用利弊来思考,选择考本校本专业硕士是因为课程熟悉,上岸概率更大,并且和老师熟悉,后续也方便留校。而且辅导员待遇不错,也很稳定,很符合自己的职业要求。

看利弊,应该是每个成熟职场人应该学会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选对正确的专业,进入风口的行业。大家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趋利避害,让自己一点一点好起来——先给自己确定好一个职业目标,然后根据现有条件对自身进行优化。

我的一个前同事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成为金融精英。他本身本科院校并不好,进不了上海好一点的金融机构,他便先从银行的信用卡中心销售工作做起,成为了销冠后,跳槽到初创的小型私募基金公司。

因为之前工作积累的销售经验,他到了新公司后很快就上手,拓展了很多新客,也维护好了老板提供的客户资源,久而久之,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销冠,获得了去美国客户公司交流学习的机会。

现在,因为深耕金融领域,以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顺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的MBA,提升了自己的学历背景,也拓宽了人脉资源,职场更上一步。

最后,好未来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哪怕天崩开局,后续也能靠自己努力拼补,让它看起来还不错。千万不要因为羡慕别人的高薪水而自怨自艾,那样只能让自己止步不前,薪水不降低都算好的。

1 阅读: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