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帽,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长河中最具标志性的军帽之一,回顾我军解放帽的装备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发展脉络,与我军的革命传统以及装备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犹如丝丝缕缕的丝线,编织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全民佩戴解放帽的壮观景象


在工农红军时期(1927年-1937年),由于早期受到前苏联红军的影响,此时我军的制式军帽采用八角帽样式(即列宁帽)。八角帽的八角造型,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灰色粗布制成,并以其独特的外观与材质,使之成为红色政权极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革命记忆与精神内涵。

红军军帽,即八角帽

军博馆里陈列的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接收斯诺采访时戴过的红军军帽



历史照片上真实记录的红军军帽样式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八路军与新四军更换着装,采用了国民党军服体系中的圆筒式军便帽。这款军便帽实际上是由德式山地帽改良而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敌后游击战的实际需求,它在设计上做出了一些改变。例如帽墙的高度被缩减至5cm,材质也更换为粗棉布,这种调整使得军帽更加轻便、实用,便于战士们在复杂的战斗环境中灵活行动。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佩戴的圆筒式军便帽













而在抗战结束后,随即决定中国命运的国共内战,即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1947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统一全军军帽样式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采用短檐圆顶帽。1948年,华东野战军成为全军中率先配发这种军帽的部队。而到了1949年,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北平入城式上,这款短檐圆顶帽便以其独特形象示人,并成为了后来被人们熟知的“解放帽”的定型标志,从而承载起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光辉与使命……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高级指挥员们佩戴的解放帽














解放帽的设计精巧实用,其帽顶直径为28cm,帽墙高度4.5cm,前檐采用3cm的短檐设计。这样的设计兼顾了遮阳的功能,同时又能保证战士们在战场上拥有开阔的视野。而它的内衬则采用可拆卸式棉布条,能够适应-20°至35°的较大温差,满足战士们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这一时期解放帽的制式帽徽为红布五角星样式。

而在随后迎来的开国大典仪式上,解放帽的军徽样式统一更改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宋体汉字的“八一”两字。





根据1949年颁布的《军需生产标准》对解放帽的生产作出过详细规定,其中曾明确指出:每顶解放帽的耗布量为0.5平方米,缝纫线采用14支棉线,每条生产线的日产效率可达2000顶。

而这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则确保了解放帽生产的规范化与高效化。

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解放帽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引起了维尼纶混纺面料,相比较之前的材质,其耐磨性提升了40%,大大增强了帽子的耐用程度,而军徽材质也统一更改为珐琅铜质的“八一”帽徽。




雷锋同志身着58式军服头戴解放帽的经典照片
在1955年的军服改革中,为实现我军军服装备现代化、正规化需求,我军曾一度将解放帽“束之高阁”,为全军官兵引入了苏式大檐帽及制式船型帽,但在广大官兵普遍反映船型帽的样式不符合我国传统审美观念,并在我军内外反映强烈之后,因此在随后的1958年,军队又重新恢复了经典的“解放帽”。

头戴苏式大檐帽和船型冒的50年代中期解放军形象









1958年全军再次恢复解放帽,图为佩戴解放帽身着58式军服的叶剑英元帅
1966年,随着军衔制的废除,“解放帽”开始在全军统一配发,再次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同时,解放帽的帽徽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之前珐琅铜质的“八一”帽徽改为氧化铝材质的全红五角星样式,面料也改用涤棉卡其布,该面料的抗皱性比之前提高了60%,使解放帽在保持外观整洁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65式军服的列装,再次为我军恢复了经典的“解放帽”













解放帽面料及帽徽材质的不断提升,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见证着解放帽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的独特象征意义。

上世纪50年代的解放帽面料

70年代的解放帽面料
在长达20多年的激情燃烧岁月中(1965年-1985年),全军上下统一佩戴着解放帽,也成为了那个时期“官兵一致”理念的鲜明象征,无不彰显着人民军队内部平等团结的精神风貌……








但在1985年的换装过程中,由于解放帽在传统设计暴露出诸多难以适应机械化作战需求的问题(例如在车载环境中,解放帽容易被车内设备所勾挂,且与微光夜视仪在佩戴方面兼容性较差),给当时训练作战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同年发布了《关于改革军服制的通知》,正式宣布“解放帽”从常服序列中退出,仅在作训服上保留了与之类似的设计。


至此,解放帽于军队着装体系里,逐步开始步入二线装备序列;而随着1988年全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同时换装87式军服。87式作训服的配发,使解放帽终于从我军制式服装系列中消失。

80年代中期仍装备我军的“解放帽”



自1949年起,直至1988年正式退出现役,解放帽在我军发展历程中历经了“三起三落”,前后装备时长近4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解放帽以庞大的发放量和超长的装备时间,成为我军历史上装备时长最久、发放数量最多的制式军帽。

毫不夸张地讲,在我军军服发展的长河中,没有任何一款军帽能够企及解放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它无疑占据着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地位。解放帽不仅承载着一个特定时代的记忆与荣光,它也是人民军队的显著标识,更是红色中国的象征符号,并深深烙印在几代中国军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共同的珍贵回忆。


尽管在当下,解放帽在形式上已逐渐被大檐帽、卷檐帽、作训帽以及夏常服帽等所替代,但它所蕴含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以及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必将跨越时空的界限,将被永远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