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
虽无明确统计,但黄河或许是古往今来文人志士书写最多的河流之一了。
|《黄河万里图》局部
“鲤鱼跃龙门”说的是哪里?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俚语是出自哪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是怎么来的?除了艺术表达,关于黄河的俚语、典故更是跨越时代沿用至今。
|《黄河月》吴冠中,图源网络
我们至今都将黄河认作是华夏儿女的母亲河。
但鲜有人提出疑问:
为什么是黄河?黄河沿岸究竟发生过什么?黄河是如何在我国2221条河流中脱颖而出的?
今天,小编要介绍给各位家长的,正是一套写给青少年的认识黄河的入门书,《少年读〈书经注〉·黄河篇》。
一套三册:《大河之源》《中流砥柱》《奔腾入海》。
它以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为线索,采用“地理科普+人文启蒙”的创作手法。
三本书按照上游、中游、下游的地理分区,系统讲述黄河的起源、流势,以及沿线的自然、地理、文化知识。
整套书近百幅地理示意图,数十幅实景拍摄图,图文并举,让孩子沉浸式阅读。
来一次“纸上旅行”,体验我国的壮美山河。
一套书,帮助青少年从多角度认识我们的母亲河,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认识母亲河的第一本书
|清人绘《水经注图》书影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原书列举河道137条,内容相对简略。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自幼博览群书、游历全国,因自身对写作及地理的喜好,每到一地,便悉心勘查水流并以文记载。
他以《水经》为纲,查阅400余种书籍,结合自身的实地探访经验,详细记载了1000多条大小河流,并融入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最终著成了一部地理巨著——《水经注》。
|明刻本《水经注》书影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严谨,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文笔生动,具有颇高的审美价值;涉猎学科广泛,还具有博物、考古、历史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
至今,它都是被学者们评为“必读奇书”。
然而《水经注》原文内容繁杂,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门槛过高,不太适宜孩子们独立阅读。
|刘兴诗刘兴诗,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他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近70年来,步履不停,考察祖国山川大地。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科普作家、儿童文学家,常戏称自己为“90后作家”(他如今已93岁高龄)。他曾出版300多部作品,比如“少年读系列”的《给孩子讲讲三星堆》《少年读徐霞客游记》等。
这套书就是他延续郦道元之路,以《水经注》为纲,特别献给孩子们的“黄河之书”。
他深入浅出地解读《水经注》,并以更贴近当代生活的方式,带领小读者们领略黄河风貌。
这套书将黄河的全程5464公里,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一册一区域。
这里有刘兴诗老先生结合《水经注》作出的当代译解,让小读者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了解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里既包含了一代代文人学者的努力,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寄托:
郦道元说:“河自蒲昌,潜行地下,南出积石。”意思是,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后流进蒲昌海并变成了一条地下河,后从积石山“冒”了出来,成为大家看到的黄河。
按照这个说法,黄河之水不是从“天上来”,反而是自“地下涌”。
当然,这和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有着巨大差别。但在没有条件进行更科学的考察的情况下,郦道元仍然结合众多古籍、自身经历,给出了自己的大胆假设。无论是“天河”还是“地河”,朴素的爱戴之情,实则都是包含着满满崇敬的“黄河发源论”。
他也会在其间穿插关于地形地貌形成的小知识,地下河、岩溶地貌、黄土高原、洪水冰凌......
在故事感的叙述中,培养青少年对地理的好奇心。
比如在讲到高原上的“星宿海”时,他是这样解说的:
“星宿海”——多么美丽的名字!这是一片海洋吗?而且是天上的星星坠落下来变化而成的大海?
黄河之水来到这里,因为地势平缓、河面很宽,流速自然也慢了下来。四处流淌的河水,在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在一望无际的草滩上,数以百计形状各异的湖泊星罗棋布,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所以被人们称为“星宿海”。
星宿海在藏语中叫“错岔”,是“花海子”的意思。听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想象,这儿是一个花的海洋。每年夏天,湖边草滩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好像一张盖着大地的花毯子。 诗情画意的描写,不仅介绍了“星宿海”的成因,还表达出了这里独特的美,顺便还给读者们“种草”了出行的时节。让人不向往都难~ |左《河图数图》;右《洛书数图》地理之外,是人类文明留下的蛛丝马迹,仰韶文化、二里头遗址、铁锁潼关、古都洛阳、东京汴梁…… 历代名城古镇罗列河畔,历史的车辙在河边留下道道清晰的印记。
但若只是介绍城市历史,那这本书的趣味性可能还不会如此之高:
话说,大禹治水时,到这里视察黄河,看见一个白面鱼身的人从水中出来,自称是河中的精灵,它给了大禹一个神奇的东西——“河图”。“河图”常常与“洛书”并列,被称为“河图洛书”。有学者认为,它其实是远古时代,劳动人民根据星象整理出来的有关季节、时间和方向的图案。传说,它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这里还有围绕黄河的文化常识,让历史典故、习俗俚语有据可考:
《尔雅》曰:“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用这句,来指出“鲤鱼跃龙门”传说的原委。
原来,古人发现每年农历三月,鱼儿出了河底洞穴,会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但在龙门这里,有一道横卧在河心的高高的岩坎。于是,鱼儿们就要像跳高运动员一样,拼尽全力跳过去。当地人则把这一行为想象成是龙王在考验它们的本领,而那些有幸跳过龙门的鱼儿,会变化成龙腾空而去。
沉浸式游览母亲河
作为一部以讲述地理风貌为主线的科普读物,自然也少不了图片加持。整套书每册都包涵百余幅精美插图。
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自西向东,移步换景,途径神秘的巴颜喀拉雪山、富饶的河套平原、壮阔的壶口瀑布、美丽的黄河三角洲……
数十余幅地理示意图、地形解析图,色彩画风朴拙、元素选取精炼。
带领小读者以更直观的方式认识黄河、感受黄河,提升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地理兴趣。
在讲到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时,插画也十分注重“情景再现”。
画面动人可爱,读起来毫不乏味。
|《黄河万里图卷》局部
全书插入大量的古代艺术画作,在科普的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帝王名人画像、古籍书影、山水人物画…… 作品种类繁多,观赏性强。
|黄河三角洲湿地“潮汐树”大幅跨页实景照片,读者大可跟随黄河,翻越高山、穿越峡谷、绕过草原、汇集百川、奔向大海……
上游、中游、下游,黄河流域的一幅幅壮美图卷在书中以不同的方式徐徐展开,让孩子们足不出户游遍大好河山。
跟随郦道元和刘兴诗的脚步,聆听一段跨越1500年的对话。
了解大河之美、大河之治,去看母亲河从500年厚重深远的精神河床流淌而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旅途奔腾而去!
/// END /// 内容来源一条app 有任何产品反馈,请联系一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