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造24艘,因数量较多且建造周期长,因此被分为多个类型。一种分法将后四艘划为改初雪级,一种将首舰到10号舰浦波分为Ⅰ型,11号舰绫波到20号舰潮号分为Ⅱ型,后4艘舰为Ⅲ型。
该级舰完全摆脱英式驱逐舰影响,呈现出令各国瞩目的独特设计,118.5m长,10.4m宽,满载排水量1980吨,装备3座双联装127mm舰炮、3座3联装610mm鱼雷发射管,2挺7.7mm机枪(后14艘改为2挺13mm机枪),战争中后期为弥补防空火力的不足陆续换装3联装25mm机炮。虽说是驱逐舰,但火力已达到轻巡洋舰水平,为保持高速航行能力,因此牺牲了防卫能力。
相较基础的Ⅰ型,Ⅱ型的变化主要为换装仰角更大的炮塔、为防止在极端天气下吸入海水而改为碗型的锅炉吸气口。Ⅲ型改初雪级的变化就更大了,首先是由4座锅炉改为了马力更大的3座锅炉,因此一号烟囱明显变小。其次是为加强指挥能力而增大了舰桥结构。还有就是所有鱼雷发射管都加装了防卫盾,即使在恶劣海况时也可顺利发射鱼雷。

吹雪号
吹雪号,1928年8月10日完工,1942年10月11日在萨沃岛被美军舰炮集火击沉。

白雪号
白雪号,1928年12月18日完工,1943年3月3日在新几内亚丹皮尔海峡被美军战机击中弹药库爆炸沉没。
初雪号,1929年3月30日完工,淞沪会战期间支援海军陆战队在上海、杭州等地登陆,1943年7月17日在布干维尔岛运送补给时被美军战机击沉。
深雪号,1929年6月29日完工,1934年在济州岛南部海域参与演习时与电号驱逐舰相撞,从中央断为两截沉没。
丛云号,1929年5月10日完工,1942年10月12日在新乔治亚岛救援古鹰号重巡洋舰时被美军战机攻击受损,撤出全部乘员后被白雪号发射鱼雷击沉。
东云号,1928年7月25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曾支援海军陆战队在大亚湾登陆,1941年12月17日在加里曼丹岛海域触雷沉没。
薄云号,1928年7月26日完工,太平洋战争期间长期在北方海域作战,1944年7月5日在择捉岛被美军鳐鱼号潜艇击沉。
白云号,1928年7月28日完工,曾和丛云号、薄云号一起护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1944年3月16日在北海道海域被美军潜艇蚝隆头鱼号击沉。
矶波号,1928年6月30日完工,1943年4月9日同样被美军潜艇蚝隆头鱼号击沉,该潜艇也是美军二战期间战绩最佳的潜艇,击沉总吨位为7.26万吨。
浦波号,1928年8月1日完工,1944年10月26日在菲律宾班乃岛海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绫波号
绫波号,1930年4月30日完工,一二八事变中,该舰部分舰员加入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登陆作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绫波号单舰突入美军舰队,取得空前战果,击沉普雷斯顿号、瓦克号、班汉号驱逐舰,击伤南达科他号重巡洋舰,最终于1942年11月15日被华盛顿号战列舰击沉。
敷波号,1929年12月24日完工,曾在巽他海峡击沉美军休斯顿号重巡洋舰,1944年9月12日在海南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黑鲈号击沉。
朝雾号,1930年6月30日完工,1942年8月28日在圣伊莎贝尔岛海域被美军战机击沉。
夕雾号,1930年12月3日完工,太平洋战争期间多次被美军重创,直到1943年11月25日终于在布干维尔岛海域被美军舰队集火击沉。

天雾号
天雾号,1930年11月20日完工,1943年8月2日的布干维尔作战中,该舰与美军PT109号鱼雷艇相撞,当时的美军舰长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肯尼迪中尉。1944年4月23日,天雾号在望加锡海峡触雷沉没。
狭雾号,1931年1月31日完工,1941年12月24日在马来西亚海域被荷兰潜艇击沉。
胧号,1931年10月31日完工,1942年10月17日在基思卡岛西北海域被美军轰炸机击沉。
曙号,1931年7月31日完工,1944年10月14日,停泊在马尼拉湾的该舰被美军的多次空袭击沉。
涟号,1932年5月19日完工,1944年1月14日在加罗林群岛被美军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潮号
潮号,1931年11月14日完工,莱特湾海战后,受损的该舰返回本土维修,直至日本战败,1948年解体。
晓号,1932年11月30日完工,1942年11月13日的瓜岛海战中被美军集火击沉。

响号
响号,1933年3月31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在塘沽、上海等地支援作战。1945年1月21日在濑户内海触雷后被拖回港用作防空炮台。日本战败后赔偿给苏联,先后更名为忠诚者号和十二月党人号服役,1953年退役,1970年作为苏联海军航空兵的靶舰被击沉。

游弋在中国的雷号
雷号,1932年8月15日完工,侵华战争期间被编入中国方面舰队,在华东、华南沿海游弋并参与进攻香港。1944年4月13日,在关岛海域被美军潜艇李氏鮻号击沉。

电号
电号,1932年11月15日完工,1944年5月14日在塔威塔威海域被美军潜艇北梭鱼号击沉。
初春级-改初春级共建造6艘,109.5m长,10m宽,满载排水量2060吨,装备2座127mm双联装舰炮、1座127mm舰炮、2座40mm机炮、3座610mm3联装鱼雷发射管。
由于《伦敦海军条约》对各国驱逐舰数量、吨位的限制,日本海军决定以质制量,在驱逐舰设计上既要火力又要速度,这就造成一些舰艇装甲不足,重心过高,稳定性和复原性很差,初春级就是其中的典型。
1934年3月12日,同样存在此问题的千鸟级鱼雷艇友鹤号在演习中遭遇风浪翻覆,给日本海军极大震撼,原计划建造12艘的初春级也在竣工4艘,改良2艘后戛然而止,改良后的两艘也被称为改初春级。
改良的要点包括增加压舱水设计、舰身两侧加装鼓包、将舰艏的单管舰炮移至舰艉并拆除1座鱼雷发射管以降低高度,调整重心,已完工的前4艘舰之后也陆续进行改良。

以完成改装的初春号
初春号,1933年9月30日完工,1944年11月13日停泊在马尼拉时被美军空袭击沉。

未改装的子日号
子日号,1933年9月30日完工,1942年7月5日在阿图岛海域被美军蝾螈号潜艇击沉。
若叶号,1934年10月31日完工,1944年10月24日从马尼拉出港准备支援莱特湾海战时,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初霜号,1934年9月27日完工,曾参与大和号战列舰孤注一掷的菊水特攻,因受损较轻救起了不少落水士兵,返回本土后在京都宫津湾触雷搁浅,日本战败后解体。
有明号,1935年3月25日完工,1943年7月28日在新不列颠岛被美军轰炸机击沉。
夕暮号,1935年3月30日完工,1943年7月20日在维拉拉维拉岛海域被美军战机击沉。
白露级-改白露级共建造10艘,111m长,9.9m宽,满载排水量1980吨,装备2座双联装127mm舰炮、1座127mm舰炮、2座40mm机炮、2座4联装610mm鱼雷发射管,这也是日本驱逐舰首次搭载4联装鱼雷发射管,并称为日后的标准装备、深水炸弹16枚,战时最大可扩展至36枚。
白露级自初春级改良而来,1935年9月26日多艘日本军舰在演习中遭遇台风,受波浪和暴风影响而严重受损的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新造舰艇都进行了舰体强度的加强,因此从7号舰海风号开始也被称为改白露级。
该级舰原计划再增造14艘,但后来日本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受限制的白露级已经无法满足扩张的胃口,开始新建2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
白露号,1936年8月20日完工,1944年6月15日在菲律宾民答那峨岛海域为躲避美军鱼雷与清洋丸号运输船相撞,引发弹药库爆炸后沉没。
时雨号,1936年9月7日完工,1945年1月24日在马来半岛东部海域被美军潜艇黑鳍号击沉。
村雨号,1937年1月7日完工,1943年3月5日的布雷赫特海峡海战中,毫无雷达设备的该舰被美军舰队追踪并击沉。
夕立号,1937年1月7日完工,1942年11月12日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该舰单舰冲入美军舰队后方,击沉亚特兰大号轻巡洋舰、巴顿号驱逐舰,不过这一战绩存在争议。次日凌晨,严重受损的夕立号撤出幸存人员后,被美军波特兰号重巡洋舰击沉。

春雨号
春雨号,1937年8月26日完工,1944年6月8日在比亚克岛被美军战机击沉。
五月雨号,1937年1月29日完工,1944年8月26日在帕劳海域触礁搁浅后,被美军潜艇蝙蝠鱼号击沉。
海风号,1937年5月31日完工,淞沪会战中与中国炮兵展开对射,并被中国空军攻击轻微受损,1944年2月1日在特鲁克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鹤鱼号击沉。
山风号,1937年6月30日完工,曾参与淞沪会战,1942年6月21日在本土房总半岛海域被美军鹦鹉螺号潜艇击沉。

江风号
江风号,1937年4月30日完工,欧美避难人士乘坐的帕奈号在长江被日军战机击沉后,该舰曾前往救助幸存人员,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海战中被美军驱逐舰斯特雷特号和史塔克号集火击沉。
凉风号,1937年8月31日完工,淞沪会战中曾以舰炮支援日军作战,1944年1月25日从特鲁克岛出发护航运输船时被美军潜艇鲣鱼号击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