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从结构上可分为三层,内层为地核,中层是地幔,外层也就是脚踩的这层是地壳,很薄,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5km,海洋地球较薄,平均厚度6km。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是由很多板块拼凑而成的,板块之间的运动造就了地震、火山喷发,造山运动这些现象。
地震被认为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造成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会发生500万起地震,很多都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强度较大的,比如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会发生一百多次,而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会发生十几次或更多,地震是最为可怕的自然灾害,它带给人类社会的危害是最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数约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群灾之首”。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前,人类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地震可以预测,那么地震带来的亲人永隔就可以避免。
为什么说地震现在还无法预测呢,因为现有科学技术还无法准确预测出地震的时间、地点与震级,这三点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时间,预测无从谈起,缺少地点,也无从谈起,缺少震级,也可能发生的是无感地震,因为强震并不是经常发生的,能量的积蓄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在小震频发的地区,几天一次预警,这样的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从以往的地震记录资料上看,不少资料描写出地震震前的一系列系统的反常现象,比如飞鸟鱼虫皆躁动不安,水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飙升等等,但都因随机性太大而被排除掉,依靠单一的异常现象来预测地震太不靠谱了,如果因为狗狂吠、飞鸟乱飞就使人们恐慌起来,这代价就大了。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现象都是假的,根据一些资料来看,地震之前确实有一些包括上面提到的这些异常现象,但是如果依据它们来反推地震的可能性,就不靠谱了,因为太多的其他原因都可能导致它们发生。
其实,在多年之前,全世界范围都关注地震可否被预测,也做了很多研究与预测,但都排除掉了,包括借助于异常的自然现象、动物现象等等。基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做到准确的地震预测,没有任何可能性。
传统地动监测的地震预报其实是地震后报,只有创新发展到气动监测才能实现地震预报,造福于人类社会。详见《守正创新国学现代化》一文。龚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