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战来了,天津少了李盈莹这个得分点,江苏这边龚翔宇总算是回来了,虽然听施海荣说还在恢复期,但终归是个好消息,其实之前没她也打得不错,现在和天津碰上或许真有机会。
四强循环赛马上就要打完了,我看了一下赛程,辽宁和江苏要在自家主场对阵上海和天津,不过这轮比赛输赢其实影响不大,就是决定谁排第二谁排第三,反正淘汰赛的对阵已经定好了。听说天津那边李盈莹崴脚了,上一轮和上海打的时候就伤了,下场了,很多球迷都在猜测会不会把她雪藏起来,毕竟淘汰赛才是重头戏,何必冒这个险呢,后来媒体采访天津主帅陈方,他也说了李盈莹这场不会上,会用刘美君替她的位置。江苏这边倒是有好消息,就是龚翔宇终于要回来了,她之前缺了三场比赛,现在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己回归了,而且已经到常州和队伍会合了。不过施海荣说她还在恢复期,能不能上场要看训练情况,毕竟之前一直是她自己在南京练,缺乏和队友的配合,真正能练的时间不多。
所以从两队的情况来看,天津少了核心,江苏迎回队长,感觉实力上有点此消彼长的意思。我想起上一次两队交手,江苏连龚翔宇和刁琳宇都没上,照样和天津打得难解难分,现在天津没了李盈莹这个得分大户,江苏反而可能迎来取胜的好机会。但江苏想赢也不容易,首先得把一传稳住,一传稳了技战术才能跟上,不然只能靠强攻硬打,天津那两个副攻肯定会找准时机拦网,而且江苏球员还得有耐心,不能像上次那样关键分容易失误。天津失去了李盈莹这个稳定的得分点,肯定会在防守上下功夫,江苏在多回合对抗中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
另外一场是辽宁打上海,这场比赛其实挺微妙的,上海就算赢了也还是小组第四,淘汰赛还是得碰天津,所以按照上海以往的风格,她们很可能会让替补球员出战,主力都休息准备淘汰赛。辽宁如果赢了,倒是有机会升到小组第二,不过不管输赢,她们半决赛都会对上江苏。辽宁主要靠的是三个外援,尤其是多米尼加的副攻马丁内兹。上海想赢就得加强发球,盯紧快球,辽宁想胜出就看丁霞的调配了,因为辽宁本土边攻实力不强,二传需要通过精妙的传球来迷惑对方拦网,创造一对一的得分机会。当然,也不排除两队都想为半决赛留点底牌的可能。
女排联赛的四强循环赛到了最后一战,我觉得这场真的很有看点,尤其是江苏对阵天津这场,因为两边的情况特别有意思,天津那边李盈莹因为之前对战上海的时候不小心崴脚了,所以这场确定不会上场,由刘美君来顶替她的位置,而江苏这边,龚翔宇终于要归队了,虽然她缺席了三场比赛,但是现在已经跟队伍到了常州,是不是会上场打比赛还要看训练情况,但至少这个消息给江苏队员和球迷都带来了一些希望和信心。
说实话,我一直都挺喜欢看李盈莹打球的,她的扣球力量很大,而且角度刁钻,是天津队进攻的一大保障,这次受伤确实有点可惜,不过从长远来看,保护好核心选手才是明智之举,毕竟淘汰赛才是真正决定冠军的关键阶段。而江苏这边能把龚翔宇收回来,对士气绝对是一个提升,她作为队长的带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引领,虽然施海荣说她现在还处于恢复期,之前一直是自己在家乡南京训练,没有跟队伍配合,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但仅仅是她的出现,就能给球队注入一剂强心针。
回想上一轮两队的交锋,江苏在没有龚翔宇和刁琳宇的情况下都能跟天津打得难解难分,这次天津少了最重要的得分点李盈莹,江苏又迎回了队长龚翔宇,实力对比上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不过,排球比赛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人员对比,还要看临场发挥和战术执行情况。江苏要想赢球,一传环节必须要稳定,这是展开进攻的基础,否则技战术打法就会受限,只能依靠强攻硬拼,这样很容易被天津的副攻针对,此外,江苏的队员还需要在关键分上保持冷静,上次交手就是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最终导致比赛失利。
说到江苏对阵天津这场比赛,我觉得江苏能不能赢,关键在两点,一个是一传必须稳定,另一个是队员得有耐心,特别是多回合对抗的时候。女排比赛里一传真的很重要,如果一传不稳,接球老是歪七扭八的,二传手就得跑来跑去去托球,这样就没法组织多样化的进攻了,只能靠强攻硬打,而天津那两个副攻可不是吃素的,人家肯定会抓准时机进行拦网。
上一次江苏和天津交手,江苏输球其实就是在关键分上把握不住,一到紧要关头就容易紧张失误,这是经验不足的表现。天津这次虽然少了李盈莹这个得分大户,但肯定会在防守上下功夫,毕竟陈方教练执教风格一向注重整体性,在失去进攻点的情况下,肯定会加强防守来弥补进攻的不足。这就要求江苏在多回合对抗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该拼的球一定要拼,该稳的球一定要稳,这样才能在与天津的缠斗中占据上风。
想到一传,我就想到江苏队的接应位置,之前几场比赛,江苏在接应位置上的表现确实有些起伏不定,有时候一传很好,有时候就显得有些慌乱,这与球员的心理状态和临场发挥有关。对于江苏来说,如果能够在一传环节保持稳定,那么二传手就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调动中路快攻,也可以打边路强攻,甚至可以安排后排进攻,这样的进攻多变性会给天津的防守带来很大的压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天津虽然少了李盈莹,但其他位置上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副攻线,拦网很有威胁。所以江苏在进攻时需要更加灵活,二传手的调配要有变化,不能让对方轻易猜到进攻路线。此外,江苏的边攻手还需要提高强攻的成功率,尤其是在一传不理想的情况下,强攻是最后的保障,如果强攻也不稳定,那就很难在与天津的对抗中取胜。
除了江苏对阵天津,辽宁对阵上海这场比赛其实也很有意思,因为上海无论输赢都是第四名,淘汰赛还是会对上天津,所以很可能会让替补出战,让主力休息准备淘汰赛。上海一向是个很务实的队伍,既然这场比赛结果对最终排名没啥影响,那么保存实力才是明智之举。辽宁如果赢了,有可能会升到第二名,不过不管第二还是第三,淘汰赛的对手都是江苏。
辽宁现在主要依靠的是三名外援,尤其是马丁内兹,这位多米尼加的副攻进攻非常犀利。如果上海想要破坏马丁内兹的进攻,那么发球环节就必须要加强,同时要重点盯防快球。辽宁想要获胜,则要看丁霞的调配能力了,因为辽宁本土边攻相对较弱,所以二传需要通过精妙的传球来晃开对方的拦网,为攻手创造有利的进攻环境。不过考虑到双方在淘汰赛中都不会碰面,所以也不排除两队都保留一些战术,为半决赛留一手的可能性。
说到轮休这个问题,其实在职业体育中很常见,尤其是像排球这样高强度的运动,如果场场比赛都竭尽全力,确实会对球员的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上海队如果选择让主力休息一下,也是出于保护队伍整体状态的考虑,毕竟淘汰赛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循环赛只是一个排位赛。
辽宁这边的情况也很有意思,他们有三名外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的优势,因为外援通常体能和技术都很稳定,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过度依赖外援会影响本土球员的成长和发挥。辽宁的丁霞作为国家队主力二传,其调配能力无需质疑,但如何在本土边攻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球队整体水平,这确实是个考验。
我一直在想,球员轮休这事儿,其实反映出来的是赛程太密集的问题,无论是李盈莹的伤病,还是上海可能的轮休策略,背后都有这层原因。现在的排球联赛赛程确实很紧凑,球员们经常是打完一场没几天就要准备下一场,长期这样确实容易导致疲劳积累甚至伤病,像李盈莹这样的核心球员,平时比赛中承担的任务特别重,基本每个球都要参与,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吃不消。
而上海如果真的选择轮休主力,也是基于保护球员的考虑,毕竟他们已经确定是小组第四了,无论这场输赢都不会改变淘汰赛的对阵情况,与其冒险让主力继续征战,不如让她们好好休息,为接下来更重要的淘汰赛储备体能。这种策略在职业体育中很常见,也是对球员负责任的表现。
回想起来,中国女排联赛的赛程安排确实可以考虑做一些优化,比如适当增加比赛间隔,或者引入更科学的体能训练和恢复方案,减少球员的伤病风险。当然,这需要联赛组织方、俱乐部和球员三方共同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又能保护球员的健康。
从球员发展的角度看,轮休也给了年轻球员更多的上场机会,比如刘美君这次替代李盈莹出战,就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有时候,正是在这种被的情况下,一些年轻球员才能得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表现出色,甚至可能改变教练对她们的看法,获得更多的比赛时间。这对于培养新生代球员,增加球队的人才厚度,都有积极意义。
说到球员受伤,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球队的梯队建设。李盈莹受伤,天津派上了刘美君,这个选择能不能很好地弥补李盈莹的缺席,其实反映的就是球队梯队建设的成效。一支优秀的球队,不应该过度依赖一两名核心球员,而是要有足够的厚度,当主力受伤或者状态不佳时,替补球员能够站出来承担责任。
天津女排一直以来都很注重青训体系的建设,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年轻球员,但无论是刘美君还是其他球员,想要完全替代李盈莹的作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训练,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年轻球员能够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江苏这边也是类似的情况,龚翔宇缺席了三场比赛,球队还是打得不错,这说明江苏的整体实力和体系建设做得比较扎实。但如果龚翔宇能够复出,对球队的提升肯定是明显的,尤其是在精神层面的带动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龚翔宇还在恢复期,施海荣也不排除让她上场的可能性,因为队长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从长远来看,各支球队都应该更加重视梯队建设,不仅要培养尖子球员,还要注重整体的提升,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在联赛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也能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毕竟,排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单靠几名球星是难以支撑起整个球队的,只有整体实力的提升,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起收官战两队可能都会保留实力这事儿,我觉得这里面也有赛制设计的原因,因为现在这种赛制,四强位置已经确定了,淘汰赛的对阵也定下来了,那么这最后一轮比赛除了决定第二和第三的归属外,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了,这就给了球队保留实力、为淘汰赛储备能量的空间。从竞技角度看,这确实是合理的选择,但从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性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如果赛制能够设计得更加合理,比如让每一场比赛都有实质性的意义,或者引入一些额外的激励机制,可能会减少球队保留实力的情况。当然,这需要平衡竞技性和商业性,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毕竟,联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决出冠军,还要吸引观众,提升排球运动的整体热度和影响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战术保留也是高水平竞技的一部分,能够在不同的比赛中灵活调整策略,根据对手的特点和比赛的重要性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本身就是教练团队智慧的体现。只要不影响比赛的公平性,适当的战术调整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上海来说,既然已经确定是小组第四,淘汰赛要对阵天津,那么在这场比赛中锋芒毕露,暴露所有战术打法可能并不明智。同样,辽宁知道不管输赢都要面对江苏,也会有所保留。这种情况下,两队很可能会派出一些平时比赛机会较少的球员,或者尝试一些新的战术配合,既能给球员锻炼的机会,又不至于完全暴露自己的底牌。
李盈莹缺阵,刘美君顶上,我觉得这对刘美君来说,绝对是个大好机会。核心球员不在,替补球员上场,这种情况在体育比赛中很常见,但每次都是对年轻球员的一次难得历练。刘美君作为天津队的新生力量,平时参加正式比赛的机会可能不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训练中打磨技术,或者在比赛打开局面后才有机会短暂上场。但这次因为李盈莹的伤病,她将有机会从一开始就参与比赛,与对手进行完整的对抗,这种全方位的比赛经验是任何训练都无法替代的。
对于刘美君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毕竟要替代的是李盈莹这样的顶尖选手,压力可想而知。但如果她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在场上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不仅能够增强教练对她的信任,也能为自己今后争取更多的比赛时间奠定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球员正是在替代受伤主力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最终成为球队的中坚力量。
从天津队的角度看,虽然李盈莹的缺席无疑是一个损失,但这也是检验球队整体实力和战术体系的机会。一支真正优秀的球队,不会因为一两名主力球员的缺席而完全失去竞争力,而是能够通过调整阵容和战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实力。如果天津能够在李盈莹缺阵的情况下依然打出高水平,那么对球队整体的信心会有很大的提升。
同时,对于陈方教练来说,这也是一个宝贵的执教经验,如何在核心球员缺阵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进攻资源,调整防守策略,充分发挥每一位场上球员的潜力,这都考验着教练的战术智慧和临场调度能力。如果能够打出好的效果,不仅对当下的比赛有意义,对未来的赛事安排和人员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