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明加坐冷板凳,波杰凭啥成科尔新宠?

句号历史 2025-04-23 03:02:51

这两天勇士对火箭的季后赛G1,有个细节看得球迷直挠头:波杰姆斯基在场上拼到13投5中拿14分,还抢了全队最多的8个篮板,正负值+17比库里还高;而曾经被视作“未来核心”的库明加,却只能穿着训练服在替补席上干瞪眼。

同样是年轻人,一个被科尔当宝贝用,一个坐穿板凳,这差距到底咋来的?

说起来,库明加当年可是顶着“第一高中生”的光环进勇士的——2米02身高、2米11臂展,运动能力爆炸,新秀赛季科尔还夸他“能成顶级防守球员”。

可如今呢?

常规赛尾声打快船、附加赛对灰熊,他直接被DNP;季后赛首轮对火箭,能不能上场还是未知数。

反观波杰姆斯基,上赛季还被吐槽“准一场铁三场”,这赛季却成了科尔战术板上的“香饽饽”,连巴特勒都夸他“越打越有默契”。

要问波杰凭啥逆袭,得先看他和库明加的“反差剧本”。

首先是“适配性”这道坎。

勇士的传切体系就像精密仪器,容不得一点“卡顿”。

巴特勒来了之后,勇士的战术重心从“库有引力”变成了“双巨头牵制”——巴特勒和库里拿球,对手必须包夹,这就给了波杰大量空位机会。

他现在特明白自己该干啥:不硬抢球权,多跑空位,篮板拼狠点,助攻传稳点。

就像G1那场,他8个篮板里有一半是前场板,5次助攻全是击地或手递手的“舒服球”,队友接得顺,科尔自然看得爽。

可库明加呢?

他的问题不是没天赋,是“天赋用错了地方”。

身体劲爆是好事,但他总爱仗着运动能力硬突,三分不准(本赛季30.5%)、传球犹豫,一拿球就把勇士的传导体系搅得稀碎。

更要命的是防守——协防时要么下手太狠犯规,要么漏人目送对手上篮,科尔说“需要能配合巴特勒的球员”,他这防守选择,显然没达标。

其次是“成长速度”的差距。

波杰才22岁,第二个赛季就找准了定位:从“被迫持球”到“辅助输出”,他的紧张感没了,自信心蹭蹭涨——赢球多了,他敢投关键球了,敢和对手对抗了,连跑位都更聪明。

而库明加呢?

四年级生了,表现甚至不如新秀赛季惊艳。

参考资料里提到,同期被交易的怀斯曼都在其他队打上球了,可库明加还在纠结“单打还是传球”,管理层的耐心早被磨没了。

还有个现实因素:勇士现在“等不起”。

他们交着天价奢侈税,巴特勒、库里都在生涯后期,科尔要的是“即战力”,不是“潜力股”。

波杰虽然天赋一般,但“团队篮球”玩得溜,能帮巴特勒分担防守压力,能在库里被包夹时站出来;库明加呢?

上场可能打乱节奏,不上场至少不添乱。

更扎心的是薪资——库明加新秀合同快到期了,勇士没钱给他开高价长约,反倒是波杰这种“低薪高效”的新人,更符合球队需求。

球迷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人替库明加惋惜:“当年多好的天赋,咋就没兑现呢?”也有人替波杰高兴:“这小子真争气,没辜负科尔信任!”其实这事儿撕开了NBA最现实的一面——这里没有“天赋保护期”,只有“赢球硬道理”。

你可以有潜力,但得在有限时间里证明自己能帮球队赢球;你可以年轻,但得学会“先适应体系,再谈改变体系”。

库明加的冷板凳,波杰的热乎球,说到底是“生存法则”的缩影。

对年轻球员来说,天赋是入场券,但球商、适配性、成长速度才是“长期饭票”。

勇士不是慈善机构,科尔也不是“看天赋出牌”的教练——他要的,是能和巴特勒、库里一起赢下季后赛的“拼图”。

或许库明加换个环境能重新证明自己,但至少现在,他得明白:在NBA,“被重用”从来不是天赋的赏赐,而是“对胜利的贡献值”的回报。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