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孕育出了众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
天门蒸菜,可谓是天门美食的杰出代表,有着近 4600 年的悠久历史。
其起源可追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当时天门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开启了稻作农业经济。有了稻谷便有了蒸菜粉子,即稻谷碾成的干粉,这成为了蒸菜的最基本元素。石家河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中,“鼎”和“罐”这两种便是用来烹、蒸、煮食物的器具,为蒸菜提供了必要的烹饪条件。加上大洪山岭取之不绝的木材、稻草等燃料,以及丰富的兽、鸟、鱼和家养动物、青菜等食材,原始的蒸菜文化就此起源。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天门蒸菜不断传承、丰富,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如“湘妃喜食鱼而厌刺,庖人制鱼糕以进”,这鱼糕的做法便流传下来;还有楚文王被鱼刺扎喉后,厨师斗宜将鱼肉剁细做成圆形,或蒸或煮,发明了蒸鱼圆等。如今,天门蒸菜技法日臻多样,能上菜谱的就有千余道,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更是走向了高档酒店甚至国宴。
黄潭米粉,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末,距今已有 300 年历史。由咸宁人余文成传入天门,初来黄潭的他在咸宁人的资助下开粉馆,招牌为“余义盛”。由于所制米粉质地独特,经营有方,“余义盛”生意兴隆,长盛不衰。黄潭米粉的制作工艺复杂,需 30 多道工序,历时 10 天左右完成。其选用天门本地产的大米压制而成,汤是以秘方熬制的“糊汤”,主要酱料为“籽酱”。这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天门人早餐的首选。
天门锅盔也是极具特色的美食。据说锅盔最早是从陕西那边传过来的,后来经过天门人的传承和改良,演变出了很多品种。在清朝期间,天门锅盔就已传入祖国的大江南北。它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无论是作为早餐还是零食,都深受人们喜爱。
天门鱼糕同样历史久远。在古代,鱼糕是宫廷的美食之一,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天门人凭借着对美食的热爱和精湛的厨艺,将鱼糕不断改良,使其口感鲜嫩,味道香醇。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宴请宾客,鱼糕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天门的这些特色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们承载着天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见证了天门的发展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