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巨匠刘洪彪逝世,临终前还有人求字,被誉为当代草书“圣人”

三余书社啥 2024-08-04 00:57:14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本是自然规律,但是,如今书坛青黄不接、衰落已极,老大师们逝世,更是加重了这一情况。去年,中书协名誉掌门、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去世;上个月、楷书大师田蕴章也离开了我们。而在2024年2月22日,又有一位书坛巨星“陨落”,他就是刘洪彪。

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10月生于江西萍乡,自小学习书法,后来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生前曾获全军第一、二次书法比赛一等奖,任教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获得“德艺双馨”书法家等荣誉。

据刘洪彪自述,1963年他小学三年级时,就拿过年级写字比赛毛笔字第三名、钢笔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坚定了他学习书法并终身致力于此的信念。1972年,他从好友那里得到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并在汪华东指点下学书,此后数十年始终坚持临帖。

1984年以后,刘洪彪的书法名气越来越大,他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还担任评委、出版专著和作品集,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在书坛的地位。刘洪彪精通各种字体,成就最大的当属草书了。

这一字体在大众中的误解很大,有的人甚至直接把草书和“丑书”“鬼画符”划等号,而某些所谓的“大师”的狂草作品,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偏见。于是,很多认认真真写草书者也会被“误伤”。刘洪彪就是典型的例子。

网络上对他的批评很多,指责他的字就是糊涂乱写,认为他身为中书协草书部门的管理者,没能纠正风气,是典型的失职。但事实并非如此,草书是一门讲究古法和即兴的艺术,对字迹是否可读可辨要求没有那么高,因此,要欣赏它需要一定的书法素养。

刘洪彪经过专门的书法训练,有着深厚的法度功底,他的草书能在个性之中保留笔法基础,是非常难得的。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厚古不能薄今,我们也可以打破传统”。这种“打破传统”针对的是笔画、结字、章法、留白等方面。

刘洪彪的草书笔画质量很高,迟涩、疾徐、收放效果多变,布白疏朗,还夹杂小楷,这些都在颠覆人们对草书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创新其实是为草书注入新的活力,也对那些真正的“丑书”宣战。

刘洪彪在业界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直到他临终之前,仍有人在他床榻旁求字。他为书法做出的贡献,是无法被磨灭的。

0 阅读:0

三余书社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