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作为毛主席的妻子,与毛主席的感情十分深厚,而在建国以后,毛主席还曾嘱咐地方干部对她多加照顾。
但鲜为人知,贺子珍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难言之隐”,这是一个埋在她心中长达三十年的秘密,一直到毛主席去世后,她才将这个“难言之隐”公之于众。
那么,贺子珍的这个“难言之隐”究竟是什么?她这个秘密在毛主席逝世后被揭露,为何没有能够立即得到解决呢?
1979年9月,一位老人坐着轮椅,被缓缓推进了毛主席纪念堂,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与毛主席共同走过风雨岁月的革命伴侣贺子珍。
彼时的贺子珍已经足足七十多岁高龄了,而且身体也不太好,行动不便,但自从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以后,她就一直坚持要来这里看看。
家人拗不过她,只好陪她不远万里赶到北京,并推着她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上一次见毛主席,还是在十多年前,如今却已经是天人永隔了。
事实上,贺子珍的这个““难言之隐”就是他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到北京看望毛主席。
但在当时,贺子珍的这个想法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毛主席公务繁忙,她不想因个人情感而影响到毛主席的工作。
因此,她将这份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默默地承受着这份难以言说的痛苦。
从1937年离开延安,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贺子珍和毛主席一共只见过一次面,而且见面地点也并非是北京,而是在江西庐山。
1959年,毛主席来到了江西参加庐山会议,而当时贺子珍恰好住在江西南昌,于是毛主席便借此机会,在庐山上和她见了一面。
在派人接贺子珍后,毛主席也很激动,甚至准备外出迎接,但最终选择留在座位上等待。
见到贺子珍后,毛主席亲自给她倒了一杯茶,当她接过毛主席亲手倒的茶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不仅仅是因为激动,更因为这份关怀让她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近。
不久后,贺子珍由于情绪激动大哭了起来,一时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安慰道:“我们终于见面了,可你只是哭泣,不言语,将来若见不到,你又有话想说。”
听了毛主席的话,贺子珍的情绪更加激动,泪水不断。
看到贺子珍一直哭个不停,毛主席心里也十分不好受,
待她稍微平静后,毛泽东又询问了她的生活和健康状况。贺子珍回应说自己已经好转了,这让毛主席也稍稍放下心来。
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了她在苏联的生活情况,她一一作了回答。毛泽东轻轻叹息,问及她当初为何执意离开,听到这里,贺子珍再次泪流,自责当时太年轻不懂事。
毛主席还向贺子珍介绍了自己近年来的情况,表示自己工作繁忙,贺子珍则在一旁认真地倾听着。
两人还讨论了女儿李敏的婚礼事宜,毛泽东告诉贺子珍,会议结束后将为女儿举办婚礼,这是他们相聚时最轻松的话题。
会面结束时,毛泽东提议以后有空再继续交谈。两人告别时没有握手,只是点头示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在贺子珍离开以后,毛主席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表示,贺子珍的精神状态不佳,要注意她的情绪,并安排第二天送她下山。
毛主席还对自己的贴身卫士封耀松说,贺子珍是个直率的女性,只是缺乏文化教育,原本身体很好,但劝她不要去苏联未果,当时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生活艰苦,自己也无法得知她的消息。
自那以后,贺子珍便再也没见过毛主席,她一直想到北京见见毛主席,但却一直未能如愿。
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个秘密才被她透露出来。尽管毛主席已经不在了,但她还是希望能赶往北京看看毛主席的遗容。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的这个愿望并没有立即得到实现。
一直到了1979年,也就是毛主席去世的三年之后,贺子珍才在邓小平的安排下,被家人带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得以亲眼见到毛主席的遗容,实现了她多年来的夙愿。
在纪念堂见到毛主席的遗容后,贺子珍静静地凝视着毛主席的遗容,心中涌动着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毛主席深深的怀念。
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贺子珍的情感波动,她的家人和随行的工作人员都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给予了她安慰。
在邓小平的安排下,贺子珍的这次北京之行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并且得到了医疗团队的细心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