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急剧恶化,曾经亲如兄弟的两国因一系列矛盾反目成仇。就在反华情绪在越南愈演愈烈之际,越南的一位前高层领导悄然选择背离自己的国家,前往中国寻求庇护。这个人便是黄文欢,越南前副主席。黄文欢为何选择背叛曾经的同胞,投奔中国呢?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隅,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墓冢。墓地四周被精致的大理石围栏环绕,几棵苍劲的柏树屹立其中,墓前,左右两尊石狮子威严地矗立,雕工精细,栩栩如生,给整个墓地增添了一份庄重和肃穆。

1991年,当墓主因病辞世时,来自各方的哀悼声如潮水般涌来。中国的领导人,国内外的政界和文化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这位特殊的老人。现场的花圈堆满了整个礼堂,气氛庄严又感人。
这位老人就是越南老一辈革命领导人黄文欢,他于1905年出生在越南义安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个年代,越南正处于法国殖民统治的压迫之下。黄文欢年少时便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苦与不公,自小便立下了志向,决心投身于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

黄文欢与中国的缘分始于1926年。那一年年轻的黄文欢通过报纸得知,胡志明正在中国广州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创办了一所政治训练班,培养更多的革命力量。这一消息对于黄文欢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触动。作为一名满腔热血的革命青年,他深知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国际上的革命力量和理论武装。
1930年,在胡志明的领导下,黄文欢积极参与了印度支那共产党(即今天的越南共产党)的创立工作。黄文欢是印度支那共产党创立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还在党内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通过这次革命组织的创建,黄文欢与胡志明的革命理念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殖民压迫,实现越南的独立与解放。

1969年,越南的国父胡志明逝世,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动荡之中。胡志明的去世,是越南革命的一个重要篇章的落幕,随之而来的是权力斗争的高潮。在这场斗争中,黎笋凭借其精妙的政治手腕,迅速掌握了政权,成为北越的最高领导人。
黎笋上台后,逐渐暴露出他背离胡志明遗志的倾向,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黎笋放弃了胡志明生前与中国的深厚关系,选择向苏联靠拢。这一转变让一直坚定支持中越友谊和革命理想的黄文欢感到无比痛心。黄文欢是越南共产党的一名老革命家,他深知越南的独立与解放离不开中国的无私帮助与支持。胡志明和中国的亲密关系,正是越南革命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黎笋的政策转向,无疑是在将这一切努力摧毁殆尽。

面对黎笋的反华政策,黄文欢并没有选择沉默。他知道,越南的革命成果正面临着毁灭的危险,于是他多次在党内会议上据理力争,直言不讳地指出黎笋的错误。在这些会议中,黄文欢毫不掩饰自己对黎笋政策的强烈反对,他站在革命理想的立场上,针锋相对地与黎笋展开激烈辩论。
"主席,"黄文欢在一次会议中激烈地发言,"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革命的老师,是我们的亲密战友!我们从中国那里学到了如何进行革命斗争,如何克服艰难困苦,如何在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坚持到底。如果我们背叛了中国,背叛了我们的兄弟,那就等同于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背叛我们自己的革命理想!"黄文欢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与愤慨,他的每一句话都击中了在场每个人的内心。

黄文欢对中越友谊的坚定信念,使他在黎笋政府的领导下显得尤为孤立。在黎笋与苏联日益紧密的政治布局下,黄文欢不断公开反对政府的“与华交恶”政策。他在多个场合抨击越南军队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强调中越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警告说背离中国无异于自掘坟墓。
黎笋的政治手段无比高明,他通过派系斗争消耗黄文欢的力量,还利用自己掌控的党内资源,逐步将黄文欢排挤出核心权力圈。

1976年,黎笋等人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彻底削弱黄文欢的政治地位。他们以黄文欢“年老多病”的理由,将其强行从中央委员会中排除,彻底剥夺了他所有实质性的权力。黄文欢唯一留下的,是一个名义上的副主席头衔,没有实权,也失去了往日的威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黎笋开始加大对黄文欢的控制力度,直接采取了软禁措施。黄文欢的日常生活开始受到严密的监视,每个行动、每句话语都不再是私人空间,而是处于黎笋政权的严密审视之下。黄文欢的家成了监视的目标,家中的门窗似乎总是无法关闭,时常有人出现在他家附近,熟悉的邻居变得寥寥无几,陌生的面孔频繁出现。

1979年,黄文欢与黎笋等人的政治分歧愈发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无法调和。黄文欢身为越南革命的老一辈领袖,在黎笋日渐加强的权力打压下,他的处境变得愈加艰难。在这种背景下,黄文欢因健康问题向政府请求前往国外治疗,借此机会辗转前往北京。
8月9日,黄文欢抵达北京后不久,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会场内中外记者纷纷聚集,黄文欢在会上回顾了过去几十年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他动情地表示自己身处异乡,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尽其所能地为中越友谊的未来贡献力量。他在讲话中强调,自己年事已高,依然愿意为促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与合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余热。

黄文欢的到来让越南当局愤怒至极。黎笋深知黄文欢作为越南革命元老的影响力和他与中国的亲密关系,心中愤慨难以平息。在黄文欢离开越南后不久,黎笋便采取了极端的措施报复这位昔日的革命战友。他指令政府软禁了黄文欢的家人,试图通过这一手段向黄文欢施压,迫使他改变立场或回国。黄文欢在中国得到了全力支持,对黎笋的威胁毫不动摇,甚至以“叛国罪”判处黄文欢死刑。
1991年,黄文欢的身体状况再次恶化。他在中国接受了多次治疗,长期的健康问题肺部感染,已经使得他的身体机能大幅下降。随着病情的加剧,黄文欢不得不再次住进了医院。尽管医生们尽力抢救,但由于他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最终未能挽回生命。黄文欢于1991年去世,享年86岁。

黄文欢的一生,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传奇,更是一段充满激情与坎坷的中越情谊史。从少年时代起,他便投身革命,坚守信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黄文欢虽在两国之间辗转,但他的心却始终与两国人民紧密相连,尤其是在中越革命的深厚友谊中,他始终坚守着共同的理想与目标。
黄文欢的生平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他那种无畏的精神、始终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为人民事业奉献一生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学习和铭记。面对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我们或许不再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但黄文欢那种为理想与信念而坚持的品质,依然是我们每个人在追求个人理想时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震惊世界:越南领导人黄文欢来华前后|《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