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千古诤言,至今仍焕发着至真至诚的光芒。为什么要“饶人”?因为这里既隐藏着一种容忍他人的“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度量的体现;又隐藏着占据优势条件下的危机意识,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保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三国演义》当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成就了曹操的霸业,但也因此才有了关羽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
人的一生,其实都活在辩证之中。你努力挣钱,把时间给了事业,那么就很可能没有时间陪家人;你把时间花在了照顾家庭上,也许在事业上就没有成就。
所以,不管怎么做,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选择。但选择也有讲究。为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要选择努力奋斗;为了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所以要选择努力工作。
同样在相互竞争过程中,是在争取优势地位之后赶尽杀绝还是留人一命?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后者。
洛子商最终遭到报应,就是他赶尽杀绝的结果。
《长风渡》洛子商,精于算计,善于利用他人。他起初在徉州,就靠着自己的聪明和精明,利用徉州节度使王善泉手中的权力,最终扳倒了顾家,使得顾家不得不连夜拖家带口逃离故土徉州,安身于悠州。
后来顾九思通过自己的努力,又从一个悠州的衙役,成长为悠州的最高指挥官和东都吏部侍郎。
而在这个时候,洛子商也从徉州来到东都任职,当起了太子的老师。
只是洛子商并没有因此停手。他为了达到自己上位当皇帝的目的,借着太子和太后之手,开始了连环设计,陷害周家和顾家。
周高朗和顾九思的忠诚,毋庸置疑。当初为了抵抗外寇和梁王,顾九思把自家挣到的钱全都捐献给了周高朗作为军队和悠州老百姓的开销。而周高朗在帮助范轩打下江山后,范轩两次有意让周高朗当皇帝,但他却并没有答应。
甚至在范轩死后,范玉假借范轩的遗命,让周高朗带上悠州军南下收复失地,又不供军粮和军饷,很明显是想着让他去送死。
即便如此,周高朗在得到顾九思的支持后,最终胜利班师。
只是洛子商并没有想要放周家和顾家一马的意思。眼看着范玉不想动周高朗,他便以周家有谋逆之嫌,私下下令屠戮了周家的家眷。
这是逼着范玉走上跟周高朗对立的绝路。
所以周高朗才会忍无可忍,杀回东都,最终了结了洛子商。
这就是洛子商的报应。假如他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能选择放周家和顾家一马,周高朗依旧会选择安身立命,退居二线。如此一来,洛子商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大家也都相安无事。
《长风渡》顾九思跟洛子商截然相反。他父亲可以说是被洛子商害死的。人家都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他并没有一味地带着仇恨活着,一味地想着寻洛子商报仇,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为国为民身上。
相比国家建设发展,个人的私怨都是极其渺小的。就好比他为了支持周高朗,而捐献自己家所有一样。
这就是顾九思。
所以顾九思最终成为了整部剧的最大赢家。他不仅保全了家人,跟自己心爱的女人柳玉茹相亲相爱到老,还成为了大夏朝的肱骨之臣。
《长风渡》大结局最大的遗憾是,秦婉之战死在了护佑周家一家老小上。周烨最终没能跟秦婉之走到一起。
想想都感到惋惜。秦婉之身为将军,没有战死在沙场,却死在了御林军的手里。是何其地可悲又可笑。
《长风渡》洛子商不灭,天地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