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咬寒,万物始新,家宅案头一壶琥珀色的草本雄黄酒,恰是辞旧迎新的点睛之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以酒为媒,驱寒祛晦,调和阴阳,而荆楚大地传承千年的草本雄黄酒,以杜仲雄花与黄精入酒,基酒为52度清香型白酒,既承袭“立春纳吉”的古俗传统,又以草木精粹为现代家宅注入自然生机。揭封启坛,举杯共饮,酒香中升腾的不仅是春日的鲜活气息,更有一族一家对安康顺遂的殷切寄望。
草本雄黄酒——溪藏15款
荆楚古窖藏春华:草木温润酿天时
立春饮宴之俗,源自农耕文明“顺时而饮”的生存智慧。《齐民要术》有载:“春酿宜清,冬酿宜醇,四时之味各得其妙。”湖北荆门陈氏家族深谙“草木养人”之道,摒弃传统雄黄酒中矿物雄黄的燥烈,独取杜仲雄花与黄精的温补之性。杜仲雄花,《神农本草经》称其“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黄精则被《食疗本草》誉为“地仙之食”,能润肺养脾、益气生津。二者经“九蒸九晒”古法炮制:卯时采含露杜仲花以存鲜灵,三伏曝黄精以聚甘醇,再与窖藏五年的清香型白酒交融。酒色澄澈如初春溪涧,入口绵柔却暗蕴草木力道,恰似《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天然风骨。
酿制工艺更显非遗匠心:基酒选用荆门红高粱,经陶坛地窖陈化,吸纳四季地气;原料配比恪守“三花七草”祖传秘方,暗合《周易》“三才相生”的天地人和谐之理。陈氏家族遵循“立春浸药、霜降封坛”的时令法则,历经蒸、浸、滤、藏等十八道工序,三百六十日窖藏方得成酒。这一技艺于2015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酒液中沉淀的不仅是草木精华,更有一方匠人“以时养酿”的生存智慧。立春时节启封一坛,酒香中氤氲的正是“春气升发”的古老哲思。
家宅杯盏迎新吉:一席烟火祛余寒
立春家宴,讲究“食新以应节,饮暖以驱晦”。草本雄黄酒以其“温而不燥,润而不滞”的特质,成为宴席点睛之笔。按荆楚旧俗,家主开宴前需以酒酹庭三巡:一敬天地阳气升腾,二祈仓廪新谷丰盈,三愿家宅祛湿除晦。酒液洒落庭前的刹那,杜仲雄花的草木清气与黄精的甘醇渐次弥散,恰如《楚辞》中“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的殷切寄情。
宴饮搭配尤显时令巧思:清香型白酒的基底与立春头道菜“春韭炒螺片”堪称绝配。螺肉鲜嫩如脂,酒体清冽如泉,黄精的甘润中和腥气,杜仲的草木香更衬韭香。若主菜为腊味合蒸或红烧蹄髈,可温酒慢酌,酒中草本成分助解油腻,52度的酒体温热入喉,暖胃生津。北方传统“春饼卷时蔬”佐以冷饮之法,酒液冰镇后加鲜橙片,果香与黄精回甘交织,暗合“咬春纳鲜”的时令趣味。宴后茶点时分,取半盏酒调入姜枣茶,姜的辛香裹挟酒香,长辈饮之驱散余寒,孩童浅尝亦觉暖意沁脾。
此酒饮法更可随宴席节奏巧妙变幻:迎宾时以琉璃盏盛冷酒,配五香蚕豆,取“春蚕吐丝(思)”之雅;正餐时用锡壶温酒,佐炭烤橘瓣,借“橘香醒脾”添彩;宴罢以瓷杯斟残酒,缀紫苏叶提神,恰如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所言:“饮馔之妙,贵在应时。”一席立春宴,杯盏间既有古礼的庄重,亦不乏现代饮馔的灵动意趣。
草本雄黄酒以“天地精华”为原料酿成
从楚地宗祠的青铜樽,到今日家宅的琉璃盏,草本雄黄酒始终是连接自然时序与人伦温情的文化纽带。立春时节,当酒香漫过新拭的案几,杯中映照的不仅是杜仲与黄精的草木本真,更有一族一家对安康顺遂的永恒期许。非遗古法酿造的,从来不止是一味酒香——那是千年匠心的温度,是春气升发的底色,更是人间烟火里最质朴的祛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