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尉作为我国古代基层行政单位中重要组成人员,我们也许常常会跟县令、知县等混淆。其实县尉与县令有着很大的区别,是县令重要的部下和佐官。那么,县尉是个多大官,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呢?

尉在古代一般是武职军官,像太尉就位列三公,执掌国家军事大权。而县尉顾名思义,是一县之中的武职官员,主要掌管着一县中的治安管理工作。是七品县令的重要助手,品级大致为八品到九品,应该说属于品级很低的基层官员了。
县尉如果放到现在,大致相当于县政府副县长兼县公安局局长,为基层副处级实权领导干部,主管一县的治安工作。

县尉作为官职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也就是说自秦汉以来,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时期,到了明朝时期废除,清朝沿袭明制也不再设置县尉。也就是说县尉作为一县之佐官大致存在了1500多年。
县尉在一地设置数量因县而异,大县设二人,小县设一人。而京畿所辖县因地理位置重要,数量要更多一些,像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则设置了四位县尉,而唐代的京县甚至要设置六名县尉。

虽然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但县尉地位却不及县丞。如果说县令相当于县委书记兼县长的话,那么县丞在一县之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县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县长,如果县令出缺,县丞可暂时代替其行县令事。而县尉如果调任县丞,也被认为属于升官。
像我们熟知的蜀汉皇帝刘备、词作家温庭筠、草圣张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圣杜甫、边塞诗人王昌龄等都曾担任过县尉。
县尉官的缉盗刑狱这块的司法官员,虽然明清没有县尉,但是有了相同职能的典史。
一县除县令外,县丞,县尉,还有主薄,典史这些有编制的。最低从九品。马步捕头衙役等算不入流的职务。
刘备的县尉不小,秦汉是郡县制,不存在地级市这个府的存在,县令1200石,不小了,可是大官,而且财政,军务,政法一把手。比地级市书记大一点。明清的知县7品就小多了
官职不与时代对应起来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北宋也有县尉,是判司薄尉中最低级的存在。宋朝的判司薄尉由选人充任,除了少部分能爬出选海迁为京朝官外,绝大部分的判司薄尉是没有政治前途的,特别是县尉这种小官。
文丞武尉,县令俩助手
凡上品级就算官,进入士大夫价层了,不低!
[得瑟]秦汉三国的县尉类似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负责征兵治安剿匪。
相当于武装部长把
明朝的县令是七品,但没有县尉这个官职。宋朝的县治有知县和县令之分。知县属于京官,从九品到六品都有,京县如开封府下辖县的知县是六品,而边远偏僻的小县正九品、从九品都有可能。而县令是选人,最高就是七品,县尉比县令级别还低,从九品也是有的。从政治地位讲,从九品的知县是远高于七品县令的。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