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郎朗究竟是白月光还是陌路人?有人极力追捧,有人嗤之以鼻

三十三聊过去 2024-03-29 15:15:26

要是在十年前我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我可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颂扬郎朗这位大师级的钢琴家。无他,就因为他是一个比较励志的素材,并且他还饱含争议,在哪种作文里面都可以套用。怪就怪在当时我的眼里只有李白、杜甫、莎士比亚、居里夫人,甚至于阴险小人爱迪生……

在音乐领域,我完全是空白的,一来从小家境就不好,没有机会去培养音乐素养;二来我当真没有丁点音乐细胞。对音乐,我就知道个do. re. mi . fa. sol. la. si。要是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加上什么几分符、升降调之类的话。那么只能说,它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们。这导致了我对音乐家丝毫不感兴趣。作文素材里唯一用过的无非就是被用烂了的聋子大师贝多芬,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郎朗也因此在我的作文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第一次听说郎朗这个名字还是在综艺节目里,具体的情节看过就忘了。偶尔只是听朋友们讨论起郎朗,说的都是他娶了一个德韩混血的德国媳妇吉娜,很少有人谈论他的钢琴造诣怎么样、古典钢琴又怎么样。

可能是越稀少的东西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吧!毕竟钢琴是西方人的产物,古典钢琴更是他们引以为豪、自得其乐的东西。一个东方人在他们的领域做到了极为优秀的地步,这让郎朗一下就享誉海内外。现今郎朗的卖座在世界上的也是首屈一指。有朗粉夸张地说道:“在钢琴演奏的历史上,不管活着的或是死去的,郎朗都能保三争一”。而有的人却对他多次代言商品和参加综艺节目对他嗤之以鼻,认为他满身都是铜臭味,有愧于大师的称号。

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都是出于自身价值观的不同。可能有的人是真的喜欢和欣赏郎朗,他们能从郎朗的音乐中得到情感的共鸣。而有的人无非是在哗众取宠,不懂装懂。古典钢琴大师那么少,而郎朗又是黄种人之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人,不吹他就会显得自己无知。而无脑地去吹他,就会显得自己仿佛高人一等一般。这种情况只能唬住那些不懂音乐的人,而懂行的就会知道这种人实际上是极其虚伪和无知的表现。这一类人,内心十足的空虚,性格也十分自卑。

而对郎朗嗤之以鼻的人,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一些人认为他钢琴演奏的时候摇头晃脑,疯狂炫技,实在过于油腻,这和大师的样子迥然不同。就好像娱乐区的张杰和华晨宇,疯狂飙高音和浮夸的表演!这就是自身认知偏差在作怪。有本领和性格完全就不冲突,张狂和内敛都是表达,没有优劣之分。就像董其昌一样,强抢民女、兼并穷人土地的恶霸,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和《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齐名的大画家,也不妨碍他成为古法书法的集大成者。所以,性格不是有无本领的体现。

还有的人反感郎朗是因为他的曝光率太高,作为一个大师却多次参加综艺节目、参加商演、代言广告等,满身都是铜臭味。似乎郎朗钻进了钱眼子里去了似的。这还是认知偏差出了问题。有的人认为大师就应该是高风亮节、潇洒飘逸、双手不沾铜臭的隐士形象。但大师也需要养家糊口的呀!又不是神仙,能够辟谷。有钱人过有钱人的生活,没钱人过没钱人的生活。芸芸众生,都是先吃饱穿暖才有心思考虑其它的东西。

至于少部分的人,那就是单纯地去黑郎朗,这和无脑追捧郎朗的那一撮人的目的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前者是不懂装懂,以做高深状哗众取宠。后者是故意贬低,批评别人一文不值,以此来太高自己。看似另辟蹊径,实则也是空虚和自卑。这两种人只会夸夸其谈、毫无作为。

至于我自己对于郎朗的态度,他不是我的白月光,而是我的陌路人。我们天生就不会产生交集,我一辈子不可能进入他的圈子,我也听不来他的古典曲。给不了我共鸣的东西,对我来说就不是好的。就如同我听歌的时候,一如既往会pass掉华晨宇和张杰一样。不追捧和不黑是我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体面。但这不妨碍有人对郎朗高山仰止,也不妨碍有人对他不屑一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