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讯 国庆假期前一天,五粮液迎来了它新的总经理。
10月7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于9月30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并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根据宜宾市人民政府宜府人〔2024〕61号文件精神,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公司董事会聘任华涛为公司总经理,其任期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一致;蒋文格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图源:公司公告
据了解,这位新总经理华涛,是位“外行”,此前并没有白酒行业工作经验,其曾先后在四川省宜宾市经济开发区、交通局等单位担任管理工作,今年9月,直接空降五粮液,拟任为公司董事。
这个和他前任总经理很像,他们都曾在宜宾市相关机关单位担任管理工作,这可能是五粮液本身的国有属性导致的。
而华涛出生于1973年,是个70后,在大型国企高管中,这个年纪是个十足的“新鲜血液”,当然,年轻化目前是已经是五粮液内部的趋势了。目前,五粮液的高管团队中,副董事长张宇、副总经理蒋佳、李健、岳松,均为“70后”中坚力量。
“年轻化”的改变背后,一大原因是行业下行的压力下,变才有机会。
虽然今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506.48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190.57亿元,同比增长11.86%,看起来业绩依然十分靓丽。但考虑到整体内需如此乏力的大环境和白酒行业压库存的惯例,五粮液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呈现出的放缓态势,已经透露出危机了。
当然这是行业性问题,在这样的压力下,这两年头部白酒企业们管理层换血都非常积极,年轻化已经成了酒企们的共识。
据了解,白酒T9峰会的成员企业,也就是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郎酒、习酒、剑南春的高管团队中,都呈现出“越换越年轻”的态势。根据同花顺公开信息,目前,T9酒企的现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中,70年以后出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半。

数据源:同花顺
其中,贵州茅台的现任董事长张德芹,就是1972年生人,在今年4月底刚刚接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而目前的公司代总经理王莉,也是1972年出生。
今年9月,1976年出生的汪地强正式掌舵习酒,他是一位深耕酒业20年的酒业老将。而泸州老窖的总经理林锋,古井贡酒总经理周庆伍,剑南春总经理乔愚,也都是70后。
此外,郎酒的总经理汪博炜更是一位“80后”,出生于1987年,这在任何酒企,都算是特别年轻的“掌舵人”了。
如果扩大到高管团队,不仅五粮液的管理层年轻化,其他酒企也基本处于这个状态。比如洋河股份,虽然董事长张联东和总裁钟雨都不是70后,但70后乃至80后其实已经深入了公司的领导层。2023年11月,洋河股份聘任范晓路、陈太松、张学谦、宋志敏为公司副总裁,其中宋志敏出生于1975年,范晓路出生于1984年。
为什么要年轻化?答案是要创新,管理层年轻化才能商业思路年轻化。
随着高端白酒行业的金融属性逐渐消失,白酒的消费也会逐渐回归消费本身,面对白酒受众逐渐老去,白酒消费场景挂钩的地产周期已经远去,年轻人都不爱喝白酒等困境,酒企们都非常需要新思路、新模式、新产品。
比如,茅台集团的新董事长张德芹在今年就提出,要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深化从“朋饮”向“友饮”的转变,并在创新消费场景上“下功夫”,用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吸引年轻人。茅台近两年的茅台冰淇淋、茅台咖啡、茅台酒心巧克力等新产品,虽然都不太成功,但都一度出圈,在更多的在年轻人眼前露了脸。
酒企们还试图打造更年轻化的IP形象。比如贵州茅台的茅小凌、山西汾酒的汾宝宝,都是试图扭转企业陈旧形象的尝试。去年,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就表示,要重视“茅小凌”,要在2024年“美无止境,要全面构建‘茅小凌’美食新生态。”
当然,传统行业的年轻化尝试能否成功,还需要企业更多的努力和行业更多共识的构建,白酒这样历史负担比较大的行业更是如此。对此,你怎么看待白酒行业的年轻化?它们能成功让年轻人愿意喝白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