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12年杀死21人,修车老大爷描述的罪犯画像成为破案关键!

宇寰谈这个电影 2025-05-02 00:03:38

1995年11月的沈阳街头,在喧闹的二手车市场门口,田晓光和田明红这对表兄弟蹲在地上,默默地抽着烟。

他们面前停着一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车窗模糊地映照出两人焦躁而冷漠的面孔。

此刻,他们正在等待一个即将改变他们命运,也将震惊整个辽沈大地的“买主”。

他们不会想到,这辆车将成为他们系列重案的开端,更不会料到,十二年后,他们的名字会与中国刑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紧密相连,而终结他们罪恶生涯的,竟会是一位看似毫不起眼的修自行车老大爷。

哥俩儿的第一票“买卖”:从二手车到黄泉路

那辆挂着辽A牌照的红色桑塔纳,成为了田氏兄弟罪恶的第一个“见证者”。

当一位有意购车的市民坐进驾驶室,准备感受车辆性能时,潜伏在后座的田晓光突然发难。冰冷的五四式手枪枪口,猛地抵在了对方的太阳穴上。

仅仅三个小时后,警方在远离市区的浑河岸边芦苇荡中,发现了令人惊骇的现场。

两具布满弹孔的尸体倒在冰冷的土地上,鲜血浸染了周围的荒草。

而在那辆红色桑塔纳的后备箱里,还蜷缩着被尼龙绳活活勒死的购车人。

现场勘查提取到的五枚五四式手枪弹壳,成为了关键物证。

经过技术鉴定,这些弹壳的膛线痕迹,与三个月前发生在沈阳市洪区杨市乡的一起出租车司机遇害案现场遗留的弹壳,完全吻合。

这起案件的并案,初步勾勒出了一个或一伙持枪杀人恶魔的轮廓,但凶手的具体身份,依然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时间来到1996年2月,距离桑塔纳劫案仅仅过去三个月,田氏兄弟的罪恶再次升级。这一次,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一辆微型客货车上。

他们精心策划,冒充货运司机接洽生意,将一位毫无防备的货主骗至苏家屯区的偏僻地带。

在那里,他们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残忍地杀害了货主,并将车辆和货物洗劫一空。

或许是为了处理这辆“赃车”,田明红特意将抢来的微型客货车开进了位于北行农贸市场旁边的一家修车铺。

他找到修车铺的老师傅老张头,要求更换车辆的离合器片。经验丰富的老张头一边擦拭着手上的油污,一边习惯性地打量着这辆没有行驶证、来路似乎有些不明的客货车。

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了这位“司机”的一些显著特征:右边的耳垂上有一颗十分明显的黑痣,大约有黑豆那么大;说话时,虽然讲的是普通话,但明显夹杂着难以掩饰的辽西口音;并且,这人有个下意识的小动作——说话时总喜欢摸自己的鼻子。

老张头当时可能只是出于职业习惯和一丝警惕,将这些细节默默记在了心里。

他绝不会想到,自己这不经意的观察和记忆,将在七年之后,成为警方绘制嫌疑人模拟画像、最终锁定真凶的关键信息。

闹市枪声:百万劫案留下模糊“鬼影”

沉寂了三年多后,田氏兄弟的犯罪野心愈发膨胀,手段也更加残暴。

1999年9月10日,沈阳市和平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市的银行抢劫案。

当天,市民张德明(化名)刚刚从银行提取了132万元人民币现金,用一个旅行袋装着,准备离开。

就在他走出银行大门的瞬间,一辆摩托车如同幽灵般从旁边的巷口飞速窜出,驾驶者正是田晓光。

枪声猝然响起,惊得路人四散奔逃。

几乎在同时,坐在摩托车后座的田明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抢过了张德明手中装满现金的旅行袋。

随后,摩托车发出一阵轰鸣,载着两名劫匪消失在车流人海之中。

这次银行劫案,田氏兄弟留下了他们作案过程中最为“清晰”的监控画面。

尽管当时的监控技术有限,但一个关键的细节却被捕捉到了:劫匪乘坐的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绿色的编织袋。

经过警方细致的比对,被确认为与三年前(即1996年)发生在沈阳的某起出租车劫案现场遗留的同类物品完全一致。

这个细节再次将系列案件串联起来,为警方勾勒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提供了又一条线索。

“黑道生意经”与亡命天涯:从倒爷到房产商

田晓光和田明红这对表兄弟的“发家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暴力和欺诈的“黑道生意经”。

九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浪潮初起,他们利用当时物资管理上的一些漏洞,承包过货运站,通过伪造的通行证等手段,做起了倒卖紧缺物资的“倒爷”生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也熟悉了规避管理和检查的技巧。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娱乐服务业的兴起,他们又将触角伸向了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经营。

为了争夺地盘和垄断利润,他们豢养了一批打手,通过暴力手段垄断啤酒等商品的供应权,行事风格蛮横霸道。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他们再次“转型”,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职业清债人”,专门替人采用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追讨债务。

这些经历让他们积累了大量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地下人脉网络。这些积累在1997年的一次警方追捕行动中得到了体现。

根据资料记述,面对警方的追捕,他们竟然能够在短短四个小时内,通过地下钱庄将抢劫来的部分赃款迅速兑换成美元,并成功从营口港偷渡至韩国。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犯罪活动并未止步于抢劫和杀戮。

到了2003年,他们甚至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将多年积累的部分赃款“洗白”,投资于当时日渐兴盛的房地产业。

他们在沈阳开发了两栋商品楼,试图将沾满血腥的黑钱,转化为看似合法的资产。

天网恢恢:七旬老人助破十二年悬案

2007年春天,沈阳警方重启了对这一系列悬案的调查工作,成立了专案组。就在这时,一个尘封已久的记忆碎片,成为了点亮整个案件的关键火花。

专案组的侦查员们再次找到了当年那家北行农贸市场旁修车铺的老张头。

当侦查员拿出根据现有线索绘制的嫌疑人模拟画像时,老人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了。

他颤巍巍地指着画像,用他那依然清晰的记忆,向在场的画像师和刑侦专家描述着:“(那个人)右边耳垂上,有那么一颗像黑豆大的痣,很明显。

还有,他说话的时候,老是爱下意识地摸自己的鼻子。”

根据老张头提供的关键信息,特别是“右耳垂黑痣”这一极其显著的生理特征,刑侦专家对模拟画像进行了关键性的调整和完善。

随后,这张更新后的模拟画像被输入到全国人口信息数据库和犯罪记录数据库中进行海量筛查比对。

很快,一个名字跳了出来——田明红。筛查结果显示,一个名叫田明红的人,其体貌特征与调整后的模拟画像高度吻合,特别是右耳垂的黑痣。

更关键的是,数据库记录显示,田明红曾在1993年因为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处理过,留有案底记录。

专案组立刻围绕田明红展开深入调查,并设法获取了他的生物样本。

当DNA比对结果出来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尘埃落定了——田明红的DNA样本与多起抢劫杀人案现场提取到的生物痕迹完全一致!

笼罩在沈阳上空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系列重案迷雾,终于被彻底驱散。

锁定田明红,也就意味着他的表哥田晓光也浮出了水面。

2007年11月9日,根据可靠线索,警方在辽宁锦州的某个建筑工地上,锁定了化名为“王强”的田晓光。

这个曾经驾驶奔驰轿车出入高档会所、挥金如土的犯罪集团头目,此刻正穿着沾满水泥污渍的破旧工装,蹲在简陋的工棚角落里,啃着冰冷的馒头。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路抓捕组在辽宁营口的鲅鱼圈海鲜市场,将正在伪装成鱼贩子的田明红抓捕归案。

田明红的伪装技巧堪称“完美”,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本地话,动作娴熟地给顾客称鱼、去鳞,甚至还会“和善”地多送两条小黄鱼。

如果不是抓捕民警在他藏匿于电子秤下的那把上了膛的五四式手枪,那些每天和他讨价还价的家庭主妇们,恐怕永远也无法想象,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甚至有些“热心肠”的鱼贩子大叔,竟然是背负着至少21条人命。

迟到的正义与永不道歉的灵魂

田晓光、田明红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的法庭审理,揭示了这对恶魔表兄弟令人发指的罪行。

从1995年第一次制造桑塔纳劫杀案开始,到2007年落网为止,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两人疯狂作案,累计抢劫各类财物折合人民币超过600万元。

他们非法持有、使用的枪支数量惊人,足以武装一个加强排。除了直接的抢劫杀人,他们还涉及故意伤害、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洗钱、贿赂等多种罪行。

令人愤慨的是,从被捕到审判,直至生命终结,被告席上的田晓光和田明红,始终没有对任何一个受害者及其家属表达过一丝一毫的歉意,没有说过一句“对不起”。

2008年,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田晓光、田明红被依法执行死刑。

参考资料:[1]周军,潘莹斌.沈阳连环劫案 东三省建国以来最大的系列抢劫案侦破纪实[J].公安月刊,2000(2):50-52

0 阅读:0

宇寰谈这个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