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是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日子。
然而,在山西大同的某条街道上,一场因“亮灯令”引发的风波却让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不寻常的色彩。
街道办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春节体验,要求所有商铺24小时开灯,甚至不惜撬开拒绝配合的商户店门,强行执行,引发了商户的强烈不满,让网友们不断关注,并为之惊讶。
春节期间的街道,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无疑是吸引游客、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大同这条街道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提升游客的体验感。然而,这一看似美好的初衷,却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味。
街道办并未下发正式的书面通知,而是通过口头传达的方式要求商户24小时开灯。对于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这一要求或许还能理解,但对于一些已经回家过年、提前关闭店铺的商户来说,显然不合情理。
更令人震惊的是,对于那些拒绝配合的商户,工作人员竟然直接撬开店门,强行换上新的锁具,导致店主第二天无法正常开门营业。
这种简单粗暴的执行方式,不仅让商户感到愤怒。
对于商户来说,24小时开灯不仅意味着额外的电费支出,还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春节期间,许多商户选择关门歇业,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开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家与家人团聚。如果强行要求店铺开灯,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还可能因为无人看管而引发火灾或盗窃事件。
一位餐饮店老板表示:“我们春节期间本来就不营业,开灯不仅浪费电,还让人担心店里会不会出事。街道办这样做,完全没有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
另一位服装店店主则无奈地说:“他们撬开门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第二天来开店,发现锁被换了,气得我也没法报警,都是公安来的。”
商户的抱怨并非没有道理。街道办在执行政策时,显然忽视了商户的实际困难和合法权益。城市形象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如果以牺牲商户利益为代价,这样的“形象工程”又能持续多久?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有媒体向街道办了解情况时,工作人员竟然自豪地表示,商户的配合比例达到了97%。
说实话这种“强制配合”的做法,不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街道办的自豪感,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掩盖了他们在管理和沟通上的不足。
在于城市形象与商户权益之间的博弈中,城市形象的提升,确实需要商户的配合,但这种配合应当是自愿的、合理的,而不是强制的、粗暴的。
首先,街道办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充分听取商户的意见,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例如,可以采取补贴电费、提供安全保障等措施,鼓励商户自愿配合,而不是一味地强制要求。
其次,政策的执行应当透明、合法。撬开店门、强行换锁的做法,不仅侵犯了商户的财产权,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街道办作为基层管理机构,更应当以身作则,依法办事。
最后,城市形象的提升,不能仅仅依赖于表面的“亮灯工程”,而应当从更深层次入手,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让商户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魅力。
城市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幸福。无论是商户还是游客,他们的权益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私闯民宅,该怎么判?
如果电路被老鼠咬断发生火灾谁负责?
是不是模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