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连夜关闭3大基地,特朗普忍不住直呼“太乱了”

兵戎要至 2025-04-24 10:12:26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特朗普政府已启动自叙利亚东北部撤出数百名美军士兵的行动,计划关闭8个小型军事基地中的3个,将驻军规模从2000人削减至约1400人,并将在60天后评估是否进一步撤离。五角大楼对此暂无公开回应,但此举无疑已在中东地区引发一场新的战略地震。

美国曾以“打击伊斯兰国”为理由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建立前沿基地、武装库尔德武装、空袭“恐怖分子”据点,其军事存在长期被外界视为对巴沙尔政府的实际遏制。但今天,当伊斯兰国残余势力正在复苏、叙利亚国内局势未稳,美国却选择抽身而退。这不是战略成功的撤军,而是又一次“留下烂摊子”的地缘政治撤退。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的这一决定,恰恰暴露了其在中东地区“进得快、退得急”的战略模式。从阿富汗的狼狈撤军,到伊拉克的权力真空,再到如今叙利亚的逐步抽身,美国的中东政策正在不断重演一个恶性循环:介入、制造混乱、扶植代理人、然后一拍屁股走人,将无序和安全真空留给当地人民与区域国家。如今的叙利亚,不仅战后重建毫无着落,连“基本秩序”也在美军抽离后面临重建崩塌的风险。

据《纽约时报》披露,美军内部指挥官曾建议至少保留500名士兵,正是出于对恐怖势力复苏的担忧。但特朗普政府显然并不在意这些“中长期后果”。自重新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就明确主张“美国不再当冤大头”,要削减对外驻军、压缩海外开支、集中资源“重建美国”。在他眼中,叙利亚不过是一个“不值得投入的烂摊子”,其政治动员价值早已丧失,战略收益也被俄伊土等其他玩家蚕食殆尽。对特朗普而言,此时撤军,不仅可以展示其对“避免战争陷阱”的强硬立场,更可迎合国内民粹主义者对“停止当世界警察”的情绪。

然而,这种从“霸权干预”向“战略甩锅”的转变,其实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让中东的权力真空更为剧烈,极端主义复苏的风险加剧。美国的撤军不会带走恐怖主义,反而是在为其再次生根发芽清除障碍。当美军撤出、库尔德力量失去支援、俄罗斯与伊朗在该区域势力扩张未稳之时,叙利亚的未来不再由外部秩序控制,而极有可能在“军阀化”与“真空化”之间反复震荡。

特朗普(资料图)

此外,美国撤军对其在中东的盟友来说,是一次严重信任危机。土耳其早就对美支持库尔德武装心存不满,以色列则担忧伊朗借机扩大对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战略渗透。如今,美国悄然撤离,不仅让盟友措手不及,也在削弱其在该地区的可信度。盟友们开始质疑:当下一个地缘危机爆发时,美国还会出手吗?

然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的“战术撤军”背后其实缺乏“战略规划”。既不明确谁来接管当地秩序,也没有国际合作机制来填补美军撤离后的治理缺口。撤军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撤而无序、走而不管。这种“没有后续的撤军”往往比“继续驻扎”更具破坏性,它在道义上抽空了承诺,在操作上留下真空,在战略上损害盟友信任,在安全上加剧极端主义蔓延。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美国从叙利亚撤军,也反映出其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近年来,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各个地区的利益和投入产出比。叙利亚对于美国而言,战略价值已大不如前,继续投入大量军事资源维持驻军,不仅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反而可能拖累美国在其他关键地区的战略布局。于是,美国选择在此时从叙利亚抽身,试图将资源集中到更为关键的地区,以应对其所谓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

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叙利亚国内各方势力而言,美军撤离带来的影响也十分复杂。库尔德武装长期以来依赖美国的支持,美军的离去使其失去了重要的外部后盾。在叙利亚国内政治格局中,库尔德武装面临着来自叙利亚政府、土耳其等多方面的压力。没有了美军的庇护,库尔德武装在与其他势力的博弈中处于明显劣势,其控制区域的安全局势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被迫做出战略上的妥协与让步,以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而对于叙利亚政府来说,美军撤离是一个改善国内局势、推进国家重建与统一的契机。叙利亚政府一直坚决反对美军的非法驻军,认为这是对其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如今美军撤离,叙利亚政府有望在东北部地区加强管控,逐步恢复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进而整合国内资源,推动战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但同时,叙利亚政府也需警惕其他外部势力趁机填补美军撤离后的权力真空,干扰叙利亚的和平进程。

0 阅读:70

兵戎要至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