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找韩国谈谈,韩国火速派40人来北京

兵戎要至 2025-04-24 16:26:05

据人民网援引韩联社等媒体报道,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第十一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在近期频繁提及与韩国的贸易谈判,在这样微妙的时间节点下,韩国抢先一步派团访华,其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与韩国代理总统韩德洙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通话”。双方讨论了关税、造船、韩国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以及支付美国为韩国提供军事保护费用等内容。特朗普还表示,双方有达成一项“伟大协议”的条件和可能性,彼时韩国高层团队正在飞往美国的途中。而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在4月14日透露,美方将于下周同韩方启动关税谈判。

特朗普(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韩国却迅速组织了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赶赴北京,参加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的谈判。这一行动似乎在向外界表明,韩国在权衡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时,有着自己独立的考量。

中韩自贸协定于2015年正式生效,这是中国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中首个签署并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货物、服务、投资及相关规则等多个领域。自协定生效以来,双边经贸合作日益紧密。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2600亿美元,中国长期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位。享受协定项下关税优惠的韩国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极大增强了韩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升协定水平,双方于2018年启动第二阶段谈判,重点围绕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及制度化安排展开磋商。不过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谈判进程一度缓慢。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轮谈判备受瞩目。据韩联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林峰和韩国产业部自由贸易协定交涉官权慧珍作为双方首席代表,各率40多人团队参与谈判。本轮谈判将重点就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协定文本进行磋商,具体议题涵盖市场准入安排等关键内容。韩国方面尤其关注金融、法律、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开放,期望中方在新兴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以缓解韩国服务企业“出海难”问题,提升双边服务业合作水平。中方则期待韩方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予以积极回应,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框架。

韩国此番积极推进与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与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产生了直接冲击。韩国对美国长期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顺差,以2024年为例,韩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达557亿美元。这种贸易顺差局面引起了特朗普政府的不满,为改变美韩之间的贸易逆差情况,美国对韩国加征对等关税,涉及半导体、汽车、钢铁、电子产品等韩国主力出口产品,这对韩国经济增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韩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互补性。近年来,虽然由于韩国部分政策的影响,中韩关系出现过一些波动,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依然稳固。2023年,尽管韩国对华出口有所下降,但贸易额仍高达2700亿美元。在商品出口方面,中国始终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且领先美国近一半的差距。并且,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原材料自给率的上升,在一些关键产业上,韩国对中国的原材料依赖程度极高。例如在动力电池领域,韩国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度达80%-100%不等,一旦中方供应中断,韩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乃至相关核心产业都将遭受重创。

特朗普(资料图)

从韩国国内政治层面来看,当前韩国处于特殊时期。尹锡悦被弹劾下台后,韩国将于6月3日举行总统大选。在这样的政治过渡期内,代总统韩德洙的决策既要考虑国内经济利益,也要兼顾大选的政治考量。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希望通过在经贸领域取得成果来提振选情,而推进与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有望为韩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从而提升执政党的支持率。同时,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也关注着国家的长远利益,对于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持谨慎态度,担心仓促妥协可能损害韩国利益,这也从侧面促使韩国政府在与中美两国的经贸交往中寻求平衡。

在多边合作机制相对疲软的当下,中韩重启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地区经贸秩序,体现双方对自由贸易体系的坚定支持,更为两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韩国而言,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其应对外部经济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韩国在此时火速派团访华进行自贸协定谈判,无疑是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为自身经济发展做出的一次明智选择,也向中国递出了一份加强合作的“大礼”,这一举措对于未来中韩关系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走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0 阅读:1

兵戎要至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