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馆,突然问:这条鱼吃不吃人?

任我去 2024-07-12 10:24:4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五计划”,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夏大地被战火摧残,国内的工业设施悉数被毁。“一五计划”的完成让中国有了一批新的工业设施,这让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

工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一座座工厂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拔地而起时,毛主席就已经意识到,国家要想强大,提升软实力必不可少,而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便是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存留至今的,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所以,中国当时的贫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知识储备上。

提升国民受教育程度,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势在必行。而建设博物馆是让国民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1953年,中央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历时3年终于竣工,这座博物馆也成为了毛主席唯一视察过的博物馆。

安徽博物馆的成功

安徽省历史悠久,地下埋藏文物众多,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省就成立了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等等,后来这些场馆进行了合并,从而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这便是安徽省博物馆的前身。

1956年,安徽省博物馆正式竣工,首任馆长李则纲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场馆虽说已经建成了,但馆内的展品十分有限,有些展厅甚至只摆放了一件展品,进去后空荡荡的,十分冷清。

当时的中国并不富裕,安徽省政府可以说是节衣缩食,这才凑够了建设博物馆的经费,如果馆内展品稀稀落落,难免会让人吐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为了不让安徽省博物馆沦为百姓们口中的“面子工程”,李则纲主动联系了当地的一批考古学家、历史学者,大家分头行动,穿梭于各个集市、古玩店等场所,经过数个月的“扫货”之后,果然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李则纲历尽艰辛,终于让博物馆初现规模。

安徽博物馆对外开放的第一天,群众们热情高涨,一大早就在门前排起了长队,李则纲更是亲自充当解说员,耐心的为群众们讲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下午五点左右,博物馆到了闭馆的时间,大家意犹未尽的走了出来,有些人说道:“真是不虚此行,没来博物馆之前,从来都没发现,这片土地之前发生过那么多的奇闻轶事。”

在李则纲的悉心经营下,安徽省博物馆的人气越来越高,它的存在加深了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为了让博物馆发展的更好,有些古董收藏者甚至无偿将珍藏多年的宝贝捐了出来。

可以说,安徽博物馆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人员们的努力,百姓们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1958年1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来安徽视察,在前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陪同下,先后视察了郊区的水利工程、江淮大剧院以及各大矿产。

看着安徽省工业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周总理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参观完郊区的设施之后,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原本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但周总理却毫无倦意:“听说安徽省博物馆搞的不错?也带我去看看吧。”

走进博物馆后,周总理被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吸引,他先后参观了历史、工业、农业、水利等二十多个展厅,在解说员面前,周总理态度谦逊,不停的对一些细节进行询问。

参观完之后,周总理还对曾希圣说:“博物馆办得很好,东西很多,内容也比较丰富,通过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安徽的历史。我回了北京后,一定推荐毛主席也来看看。”

周总理返回北京后,果然没有食言,着重表扬了安徽博物馆取得的成功。毛主席一直是个历史迷,自然对博物馆这种地方充满了兴趣,正好毛主席也准备半年后视察南方各省,于是安徽省博物馆便成为了行程单上的重要一项。

神秘的客人

安徽博物馆建成之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在参加炼钢。黄秀英曾是一名知识分子,平时在安徽博物馆当解说员,业余时间便会响应国家号召,到郊区的工厂里炼钢。

1958年9月初,工厂的干部突然找到了黄秀英:“小黄,你赶快回博物馆一趟,马馆长找你有急事。”

于是,黄秀英放下了手中的工具,脸都没来得及洗便匆匆来到了博物馆。马数鸣是安徽省博物馆的第二任馆长,当时他刚刚接任馆长一职仅5个月。

“小黄啊,你来的正好,近期将会有一位中央的领导来博物馆参观,你气质比较出众,所以这一次就由你来担任解说吧,这段时间你好好准备一下,别给咱们安徽省丢脸。”

由于之前周总理来博物馆参观时,黄秀英没能成为解说员,她对此深感遗憾。

如今这一重任落在的自己的肩上,她既兴奋又荣幸,她只是感到好奇,这位中央的领导人是谁呢?

其实当时的毛主席已经南下视察各省,此时正在和张治中一起游览长江。张治中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也为全国的解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毛主席此次南下,也是为了与这位老朋友叙叙旧。

视察完武汉之后,张治中询问毛主席:“主席,接下来你打算去哪里?”

毛主席看着张治中,微笑着说:“你不是老跟我说‘黄山归来不看岳’嘛,我们就去安徽看看吧。”安徽省是张治中的老家,得知毛主席要去自己的家乡视察,张治中别提多高兴了。

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矿产大省,尤其是煤、铁两大资源,安徽省的储备十分丰富。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一直非常关注安徽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安徽的工业设施甚至能媲美早期的东三省,早在1953年,毛主席也曾视察过一次安徽。

1958年9月16日早上,毛主席进入了安徽省,由于司机走错了路,毛主席路过了一片农田,他并没有怪罪司机,反而安慰他:“这下我正好有机会视察一下安徽的农业发展。”

第二天,毛主席抵达了合肥,此时他想起了周总理之前对他说的话,于是对接待人员说:“先去省博物馆看看吧,恩来说搞得不错。”

马数鸣接到消息后立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准备,黄秀英也参与其中。只见博物馆正门所在的街道被插满了红旗,身着军装的人早已站在道路两旁站岗。

“上次周总理来都没这么隆重,这次难道是?”黄秀英对这旁边的一名干部小声低估。

“抓紧背解说词,不该问的别问。”干部严肃的对黄秀英说道。

片刻过后,远处传来了排山倒海的呼喊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黄秀英朝着道路的尽头看去,只见两辆黑色小轿车朝着博物馆的正门驶来,群众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

随着车门缓缓打开,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黄秀英的眼前。在此之前,她只在报纸上或是书上见到过毛主席,今天如此近距离的与毛主席接触,黄秀英难免有些紧张。

马数鸣主动走上前去迎接毛主席和张治中,一阵寒暄之后,马数鸣给黄秀英使了一个眼神,意思是“接下来要看你的表现了”。

接到馆长的信号后,黄秀英主动走到了毛主席的面前:“主席您好,这次由我来为您解说。”说出这句话时,黄秀英的心砰砰的跳。

毛主席也看出了黄秀英有些紧张,于是主动缓解气氛:“小姑娘,你也是安徽人吗?”

“是的,主席,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

毛主席微笑着看向了张治中:“你和张将军是老乡哟。”

黄秀英的紧张情绪果然有所缓和,她没想到,身居高位的毛主席竟然会和一个不起眼的解说员聊家常,这种亲和力是许多干部都不具备的。

毛主席独有的幽默感

平时在宿舍里把解说词背的滚瓜烂熟,然而,当黄秀英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紧张的情绪让她的头脑一片空白,好在平时业务能力比较突出,黄秀英马上找回了状态。

毛主席津津有味的听着,当黄秀英介绍到“龙虎尊”时,毛主席感叹道:“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太伟大了。”

“龙虎尊”其实是一年前刚刚出土的一件商代青铜器,虽说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但依然不难看出其精致的做工。该文物达到了50厘米高,甚是气派,毛主席饶有兴致的查看着每一个细节。

“龙虎尊是做什么用的。”毛主席好奇的问黄秀英。

黄秀英回答道:“商代的贵族一般用它来盛放酒水。”

“原来是喝酒用的,商朝末代皇帝就是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丢了江山,我们要引以为戒啊。”毛主席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提醒干部们要不忘初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内有个别干部被和平年代的安逸所腐蚀,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投身革命的初衷,对于这种人,毛主席向来不手软。

在场的干部仿佛想起了六年前被执行死刑的刘青山、张子善,由于提到了反腐这个严肃的话题,展厅内再次陷入了寂静,黄秀英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毛主席似乎也意识到了刚才所说的话有些严肃,为了缓解气氛,他主动与黄秀英和身边的干部们互动。当参观到水产馆时,毛主席看到了展柜中有一条体型硕大的鱼的标本。

“小黄,这是条什么鱼?”

“这是一条中华鲟的标本,这种鱼成年后能长到五百多斤......”黄秀英耐心的为毛主席介绍着中华鲟的资料,由于受到了刚才气氛的影响,介绍完之后,她的额头上出现了几滴汗珠。

“那这条鱼吃不吃人啊?”

黄秀英说道:“中华鲟以水中的昆虫、虾类等为食,目前没有伤人的记录......”

还没等黄秀英说完,毛主席便和张治中笑了起来:“既然这条鱼都不会吃人,那我们就更不会吃人啦。所以你不要这么紧张。”毛主席的这番话把在场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随后,黄秀英又带着毛主席参观了“除四害展览馆”,展馆内展出了安徽省最近“除四害”运动中取得的成绩,黄秀英说:“经过人民的努力,从‘四害’手中抢回的粮食足够六百万人吃一年了。”听到这些后,毛主席不停的拍手叫好。

关于“除四害”,后来党中央也纠正了这场运动中的错误,但在当时那个背景下,毛主席所想的只是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

毛主席一共在安徽省博物馆里参观了三个多小时,然后感慨道:“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让人民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和创造性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

随着国家的发展,毛主席当年的展望基本已经实现,截止到2023年,全国已经建成各类博物馆6565家,博物馆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发展。

结语

安徽省博物馆是毛主席参观过的唯一博物馆,视察安徽的时间十分短暂,但他却为博物馆分出了宝贵的三个小时,年轻时的毛主席对知识无比渴望,这种品质一直保留到了老年阶段。

相比于对知识的渴望,毛主席的亲和力其实更值得推崇。即便是面对一名解说员,他也能够频繁的用语言来拉近关系,无限的贴近人民,人民自然会爱戴他,这也是毛主席带领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1 阅读:38

任我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