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银次郎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位商人和政治家,于1869年7月25日出生于信浓国美浓内郡平芝村,是藤原茂兵卫的第三子。他的父亲除了务农之外,还经营靛蓝批发生意,据说是村里最富有的人。
16岁时,藤原银次郎以当医生的条件来到东京,但他没有学医,而是考进了庆应义塾大学。
毕业后,藤原银次郎于1894年2月,加入岛根县松江的《松江日报》,担任记者兼主编。
当时,《松江日报》经营不善,债务不断增加,濒临解散。
看到《松江日报》的处境如此危急,藤原银次郎主动提出亲自出任社长。
藤原银次郎出任社长后,着手进行公司重组,最终在松江日报身兼社长、主编、记者三职(当时藤原银次郎方才24岁)。
此外,时事新报记者柳宗太郎还作为报纸经营方面的顾问,密切支持藤原银次郎。

成为松江日报社长的藤原银次郎作为报纸的最高管理者,努力筹集资金、采购新闻纸、增加订户,试图以某种方式提高报纸的业绩,但并未成功。
最终,藤原银次郎离开松江日报,返回东京。后续,《松江日报》于1904年停运。
1895年,藤原银次郎在同乡、庆应义塾大学学长铃木梅城的推荐下进入了三井银行。
当时他在三井银行的同学之一就是后来担任财务大臣的池田清滨。
藤原银次郎从大津支店起家,后来成为东京 深川支店的店长,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
1897年,藤原银次郎出任三井旗下富冈制丝厂的厂长。
作为一名管理者,他试图通过将工资改为计件工资制来解决工人的不满。
1898年,王子制纸因经营矛盾爆发罢工,藤原银次郎被任命为临时经理。他上任后迅速通过从富士纸业挖走技术工人,并优先考虑资深员工等方式,快速平息了矛盾,罢工得以结束。
1899年,藤原银次郎转入三井物产公司,历任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木材部部长。
1911年,藤原银次郎出任王子制纸的常务董事。当时,王子制纸陷入财务困境,持续亏损。
藤原不仅提拔了三井物产时的部下高岛菊次郎和足立忠,还努力在公司内部发掘新人才。

公司与欧美的机械制造商签订了特别合同,以让王子制纸的海外研修生参观视察公司设备为交换,不再购买机械设备。
该公司还着手在苫小牧建设新工厂。
这次他没有向三井银行筹集资金,而是向纸张批发商诉求王子的处境,通过加速结算票据的方式获得资金,扩建了苫小牧工厂,资本增加了60%。
藤原银次郎还注重员工教育,推动工厂的防火工作。
1929年2月19日,藤原银次郎被任命为上议院议员。
1933年,藤原银次郎实现了王子制纸、富士制纸、桦太工业三家公司合并,创建了资本金1.5亿日元、日本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的大型造纸公司。
由此,藤原银次郎成为新王子制纸公司的新任总裁,被人们称为“纸王”。
1938年,藤原银次郎将王子制纸的社长一职移交给高岛菊次郎,自己出任会长。
同年,藤原银次郎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出资800万日元在横滨创立了藤原工业大学。
开幕式于1939年6月17日,即藤原70岁生日当天举行。
1944年,为了响应小泉晋三扩大大学规模的提议,藤原工业大学与庆应义塾大学决定合并。藤原工业大学成为庆应义塾大学工学部。
1940年,藤原银次郎出任米内光政内阁商工大臣。

1941年12月26日,商工省任命他为日本产业设备公司董事长。
1942年,他担任海军军事行政顾问、内阁顾问;
1943年任东条英机内阁国务大臣。
同年8月20日,藤原银次郎向昭和天皇作了题为“日本的工业和效率”的演讲。
1944年,东条内阁垮台,小矶内阁成立,藤原银次郎出任军需大臣。
1945年二战结束后,藤原银次郎因曾担任东条内阁和小矶内阁大臣的经历而受到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局的调查。

同年12月2日,盟军最高统帅总部下达了对他的逮捕令(他是第三批被捕的59人之一)。
藤原银次郎因涉嫌为甲级战犯而被关押在巢鸭监狱,但很快就被无罪释放,随后被禁止担任公职。
1951年,公职禁令解除后,藤原银次郎担任战俘照护协会会长,并于1956年7月21日向法务大臣牧野良三递交请愿书,要求永久保存巢鸭监狱刑场遗址。
1959年,藤原银次郎为纪念自己90岁生日,成立了藤原科学基金会,并向基金会捐赠1亿日元,并设立了藤原奖。
1960年3月17日,藤原银次郎因脑软化并发症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