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出手了!中国星链出手就是王炸,能对“星链”成均势吗?

风云圈科学 2024-12-26 21:08:02

嘿,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听说了吗?中国在太空领域又放大招了!12月16日,伴随着长征5B运载火箭的轰鸣,10颗卫星一飞冲天,成功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可不是普通的卫星发射,这是中国星网的“国网(gw)星座”首次批量组网发射,也是咱们国家第一次用长征5B来执行卫星互联网发射任务。简直就是一场太空盛宴,看得人热血沸腾,毕竟国家队出手了!

说到这“国网”星座,它可是个大家伙,计划要发射12992颗卫星。没错,你没听错,就是一万两千多颗!

这些卫星将分成两个子星座:gw-a59和gw-a2,分别部署在500km以下的极低轨道和1145km的近地轨道上,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卫星网。到时候,咱们的手机就能直接连上卫星,享受6G互联网的飞速体验了!

不过,这场太空竞赛可不是那么好玩的。国际通信组织(ITU)可是立下了规矩,要在2029年底前发射10%的卫星,也就是1300颗,否则申请的频段就可能被重新分派,被后来者抢占先机。这可是一场争分夺秒的较量!

看到美国星链已经发射了6764颗卫星,咱们中国怎么能甘拜下风呢?轨道经济可是咱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新质经济之一,中国星链(“国网”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千帆”在后面等着呢)可是这场21世纪大航海的关键部分。咱们不能再错过这个历史机遇了!

有意思的是,“国网”和星链走的可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国网”的卫星个头大,单颗重量超过1吨,比星链的260公斤到295公斤重了可不止一点半点。更大的重量意味着更大的天线、更强的发射功率和更牛的信号处理能力。而且,“国网”的卫星也飞得高,采用1145公里的高度,而星链则是350公立到500公里。

低轨道通信卫星,低才能降低手机卫通的信号功率和天线尺寸要求。但“国网”却选择了稍高的轨道,这是为啥呢?

其实,稍高的轨道意味着更大的覆盖面积,用较少的卫星就能达到同样的覆盖率。信号强度嘛,就用更大的发射功率来补偿,手机上传信号强度减弱就用更大的天线来弥补。

虽然单星成本偏高,但较高的轨道使得卫星数量较少,寿命显著更长,降低了补网发射密度,也就补偿了单星成本偏高的问题。这就是“国网”的智慧所在!

当然,“国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首批发射的是gw-a2组,重型(相对)高轨道的卫星。以后也会用轻型(相对)低轨道的gw-a59组卫星来补充,特别是用于低时延应用。毕竟,更低的轨道对手机端可是有利的,能提供更好的信号和低时延体验。

说到卫星入轨方式,“国网”也是独有一番风味。它采用了“金蝉脱壳”式分批释放,所有卫星分上下两段挂载,贴附在中心“挂架筒”上。释放的时候,先释放上段,各自用自带的入轨发动机机动入轨,然后再释放下段。这样做的好处是释放点最大限度地接近最终入轨位置,节约星上燃料,也增加入轨成功率。这也太“精打细算”了!

而咱们国家的另一支队伍——“千帆”,也是不甘示弱。它实际上比“国网”抢先一步,已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三组卫星,累计54颗卫星入轨。计划在2025年底前发射650颗卫星入轨,2027年形成全球卫星互联网覆盖。

现在,大家都在盯着“国网”和“千帆”,看它们谁先成事。但不管谁先成事,成的都是咱们中国人的事,都是好事!您说对吧?

在星链方面,美国是抢先了一步。但就像卫星导航一样,咱们中国后发制人,“北斗”对GPS至少形成了均势。那“国网”和“千帆”对“星链”呢?考虑到咱们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手机/ICT的渗透率,这次均势可能都不大均了,对吧?

0 阅读:3

风云圈科学

简介:热爱科学探索的圈叔,带您领略自然界与现代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