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军回纥联军的最后高光一刻:安史之乱唐军收复东都洛阳

秋菊绽放韵含香 2024-12-31 13:20:56

公元757年秋,黄土高原上一场决战正在酝酿。安西军的刀刃泛着寒光,回鹘骑兵的战马喷着粗重的鼻息,叛军的弓箭手埋伏在山谷深处。这片土地,经历了无数次刀光剑影,却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张。唐军与安史叛军在三门峡附近摆开了阵势,黄河在一旁静静注视,仿佛等待着见证一场决定命运的对决。

战场上,郭子仪站在阵前,眼神冷峻。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中与洛阳的争夺,而是整个帝国的生死攸关。唐朝的江山,已经被叛军连根撕裂了三年。长安刚刚收复,可前方,还有洛阳这块烫手山芋。叛军的首领安庆绪,带着十五万兵马,在陕州筑起防线,誓要与唐军决一死战。可郭子仪手里握着的,却是一把不容有失的牌。他必须赌,赌安西军的陌刀能斩开叛军的防线,赌回鹘骑兵的迅猛冲击能打垮敌军的阵脚。

三天前,唐军从潼关一路杀到陕州。前锋部队刚到,就被叛军的伏击吓了一跳。山谷里箭如雨下,唐军的探路骑兵几乎全军覆没。郭子仪没有丝毫松懈,立刻调整部署,把回鹘骑兵拆成两路,一队留作预备队,另一队跟着安西军的李嗣业,绕山而行,准备从叛军的侧翼猛插进去。这一手兵分两路,不仅是为了破敌,更是为了避开正面那片叛军早已精心布置的险要地形。

叛军的谋士严庄,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他在山腰上布下了重兵,步兵居高临下,骑兵埋伏在两侧山谷,甚至连黄河边的滩地都安排了几千骑兵做奇袭准备。严庄很清楚,正面对抗未必能拼过唐军,但只要守住山势,把唐军引入狭窄的地形,趁机用伏兵夹击,就能一举瓦解郭子仪的阵型。更何况,他们手里还有一张底牌——已经埋伏好的敢死队,只等时机成熟,就能从唐军的后路切过去。

唐军的进攻一开始并不顺利。山地上的叛军步兵,弓箭如雨般压制住了唐军的前锋。郭子仪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打得灰头土脸。唐军的队形在山脚被不断压缩,甚至一度出现了混乱。严庄看到这一幕,露出了胜利在望的笑容。他派出小股骑兵骚扰唐军,逼得郭子仪不得不派兵应战,可这些看似散乱的交锋,却是他引蛇出洞的计策。

叛军的如意算盘很快被打乱。绕行的安西军和回鹘骑兵,竟然在山谷里提前发现了叛军的伏兵。李嗣业一声令下,安西军士兵迅速下马,陌刀出鞘,步步为营地逼向敌军。回鹘骑兵则展开侧翼,利用弓箭压制敌人。狭窄的山道上,叛军的伏兵根本没有展开的空间,很快就被打得节节败退。刺耳的喊杀声穿透山谷,严庄才意识到,自己的伏兵出事了。

与此郭子仪也察觉到了叛军的意图。他果断派出留作预备队的另一队回鹘骑兵,直扑黄河滩地,挡住了叛军想要切断唐军后路的奇袭部队。顿时,黄河滩上刀光剑影,马蹄声震天。回鹘骑兵身披重甲,箭如疾雨,将叛军的突袭部队射得人仰马翻。近身肉搏时,回鹘骑兵的长矛和弯刀更是让敌人不寒而栗。严庄的奇袭计划,彻底失败。

随着伏兵被歼灭,安西军迅速占领了叛军的山腰阵地。山谷里的叛军主力,陷入了唐军的包围圈。郭子仪看到战机已到,亲自下令全军出击。唐军的步兵顶着敌军的箭雨,一步步向山上推进,而回鹘骑兵则从两翼包抄,彻底切断了叛军的退路。此时,叛军的士气已经崩溃,大量士兵丢盔弃甲,转身就跑。严庄眼看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兵败将,拼死突围。黄河滩地上,叛军的尸体铺满了河岸,血水染红了河流。

这场鏖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唐军彻底拿下了陕州,歼敌九万。郭子仪站在山顶,看着遍地狼藉,长舒了一口气。这一仗,不仅是唐军的胜利,更是安西军和回鹘骑兵的高光时刻。李嗣业率领的安西军,以百战精锐之姿,硬生生撕开了叛军的防线。而回鹘骑兵的冲锋,更是让敌军毫无招架之力。这场战斗,为唐军收复洛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这支西域联军的辉煌,也止步于此了。一年后的邺城大战,李嗣业身受重伤,不治而亡。回鹘骑兵因为国内政变,战力大不如前。而安西军更是被吐蕃的铁蹄切断了归路,最终在西域孤军奋战了四十年,直至全军覆没。陕州之战,成了他们最后的绝响。

有人说,历史的胜利者,总有遗憾。陕州之战的惨烈,让人见识了唐军的坚韧和智慧,也让人唏嘘那些为帝国付出一切却终究被遗忘的英雄。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