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主席在1935年《七律•长征》的一句,其中“金沙”和“大渡”也暗指长征途中,两道十分艰难的河流。
在大渡河上发生激烈地飞夺泸定桥战役,那十三根寒气逼人的铁索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诡计。
西康军阀刘文辉奉命阻拦红军渡过泸定桥,那么很多人疑惑了,参与围攻红军的刘文辉为什么没有下令,直接炸毁那十三根粗铁索,若是直接炸掉泸定桥,想必红军也无法渡过大渡河。
那么泸定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它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军阀刘文辉又是在顾虑什么,他最后的人生结局又是什么?
川藏要道泸定桥其实当年很多人好奇,军阀刘文辉接到的命令是炸毁泸定桥,而刘文辉本人也曾经向手下透露,必要时炸毁泸定桥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刘文辉最后没有下令炸桥;这里面就必须提一提泸定桥的重要性。
泸定桥又被当地人称为铁索桥,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环环相扣组成,铁链整体重21吨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木板。
铁链两端被桥台落井固定,加上两岸木质的桥头堡,是中国古代桥梁历史上难得的佳作。
泸定桥建造于康熙四十五年,建成后康熙皇帝特意御笔题字“泸定桥”三个字,取“泸水”“平定”之意。
清朝政府通过泸定桥,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泸定桥本身也间接促进了汉族和藏族的沟通和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历史意义。
泸定桥的两岸是险峻的山峦峭壁,底下是奔流不息的大渡河,大渡河水深流急十分危险,尤其是五月高山上冰雪急剧融化,大渡河的水位也会暴涨,变成名副其实的天险。
泸定桥对于西南地区重要,对于西康军阀刘文辉更重要,因为泸定桥是他的财源,每年刘文辉依靠泸定桥,收取路过商人的税金,来供养军队维护统治,若是没有了泸定桥这些商人会通过云南转道西藏,这种场景肯定不是刘文辉想看到的。
平日里包括刘文辉在内,这里的每一任官员都很器重这个桥,一年时间里,只有七个月才允许通过,其余五个月都是严禁通行的状态,即使这样,泸定桥也会在极端天气下发生断柱断铁链的情况。
泸定桥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早就不仅仅是一座桥这么简单,它也是四川和新疆地区的纽带,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刘文辉故意将其焚毁,都是犯众怒的事,刘文辉作为当地长官,无论如何也推脱不了自己的责任。
泸定桥焚毁容易,修建就十分困难,那时康熙皇帝,举全国的能工巧匠共同修建的,跨越百年都不朽,还有21吨的铁,这些都不是小小的刘文辉能够办到的。
如今的泸定桥经历了三百年却依旧伫立在大渡河上,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当年的飞夺泸定桥战役,那一战打得非常壮烈。
飞夺泸定桥1933年下半年开始,蒋介石从全国范围内调集了百万兵力,采取了“堡垒主义”的新战法,开始对中央红军采取第五次反“围剿”行动。
由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我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经历两年时间辗转到达陕甘苏地区,而这条路就是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北上,来到西康军阀刘文辉的地界,蒋介石却趁机打起了如意算盘,他打算保留自己的主力部队,让西康军阀刘文辉前去和红军周旋,不管胜负如何都能消磨掉两股势力的有生力量。
刘文辉自然明白蒋介石的打算,不过军令如山,他又不得不从,他先是派人将附近居民的船只全都破坏掉,又命令手下把泸定桥上的木板也拆掉,只剩下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和几挺重型机枪,妄图以此堵住红军的北上之路。
中央红军在会理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继续北上的军事目标,会议最终决定让刘伯承成为先遣队的司令员负责侦察和探路工作。
西康省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从四川省划拨而来,因而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而刘伯承作为四川本地人,他十分清楚这些少数民族,对于汉族武装的偏见和防备,为此刘伯承领军探路时也努力改善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5月21日,红军经过一片少数民族聚居区,直接被当地武装围起来,刘伯承通过再三谈判最终取得聚集区首领的信任,在首领的帮助下,顺利通过这片聚集区并占领安顺场。
次日红军战士乘船端掉了对岸敌人的碉堡,顺势控制了大渡河的渡口,并利用船只运送我军战士过河,毛主席在安顺场再次组织中央军委会议,定下飞夺泸定桥的作战计划。
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红2师4团接下这个紧急命令,为了赶时间抓战机,红2师4团没有任何休整就急速赶往泸定桥参加飞夺泸定桥的作战。
一路上狭窄曲折的山路,身后还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最危险的一次是夜晚通过悬崖峭壁边上的小路,不过红2师4团还是扛过来,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赶了240华里,打了军阀刘文辉一个措手不及。
那时候刘文辉的第四旅还在慢悠悠地拆卸木板,却发现本该在千里之外的红军,就这样突然就出现在河对岸,第四旅虽然诧异,但一想到泸定桥易守难攻于是狂妄地向红军叫嚣道:“你们过来呀,我们可等你们来缴枪呢”。
红军并没有和他们打嘴仗,只是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眼前的敌人大开眼界,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红军的实力。
王开湘和杨成武观察完现场后就商议作战计划,其余战士也在积极地准备木板和寻找船只,下午4点在王开湘和杨成武的指挥下,22位勇士拿着武器迎向对岸的炮火。
勇士背后是我军的炮火掩护,桥的下面也有一队战士,在船上用炮火为勇士们争取更多冲锋的机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军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完胜对方,粉碎了蒋介石意图围困我军的阴谋。
刘文辉自保刘文辉作为地方军阀,他和蒋介石既有渊源也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冲突,首先他俩是同一所军事学校毕业的校友,刘文辉比蒋介石早几届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是蒋介石的实实在在的师兄。
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长,对于各地军阀可谓虎视眈眈,后来为了削弱刘文辉的实力,蒋介石特意找到刘文辉的对手刘湘,一起瓦解刘文辉的势力,而刘文辉联手贵州的王家烈和云南的滇军转头投靠了汪精卫。
刘文辉
国民党内部为了争权夺利,爆发了为时半年的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的突然加入,蒋介石最终取得了大战的胜利,刘文辉作为曾经的反蒋“同盟”被蒋介石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进行多次打压。
刘文辉因为承受不住蒋介石和刘湘的联手施压,最终带兵离开四川省退守并不繁华的西康省。
当时红军北上,很多势力不愿意与之发生冲突,比如广东军阀陈济棠,不仅秘密为红军让路临走前还送红军1200箱步枪子弹,湖南军阀何键也采取送客式的防堵形式,始终与红军保持一天的行程。
在红军到达刘文辉部署的地前,中央军薛岳奉蒋介石的命令利用红军的借口,和贵州军阀王家烈展开地盘争夺战,趁机夺取了贵州的军政大权,蒋介石的一手好算盘,自然也被刘文辉看在眼里,和红军相比,蒋介石更是他的心头大患。
刘文辉在泸定桥之前,也是尽力回避和红军作战,当初红军还在云南时,刘文辉就已经接到参谋团的命令筑碉坚守。
而刘文辉以败于刘湘,已经元气大伤的借口,并未认真执行命令,所以当红军来到泸定桥的时候,他手底下的第四旅还没有拆完木板。
第四旅倚仗自身优势,觉得红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所以战斗一开始并未把红军放在眼里,只是他们也没有想到,红军可以不顾生死直接冲锋过来,还有两侧密集的炮火掩护,这直接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于是他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汽油浇上铁链,将铁链用火烧红烧热,妄图以此拖延红军的进攻速度不过却没有成功,至于炸掉泸定桥这种事事关重大,谁也不敢轻易下决定除非是刘文辉亲自下令。
就这样刘文辉最终没有拦下红军,反而迫使红军摆脱身后薛岳兵团的追捕,蒋介石大怒地质问刘文辉,为什么没有按计划炸掉泸定桥,为什么守不住河对岸。
刘文辉只能推说是红军太过强大,自己部队不是对手,但是因为红军已经离开了刘文辉的地盘,所以蒋介石也没有办法像对付王家烈那样,顺势收回西康地区的兵权,他仅仅在国民党内部进行通报批评后就放过了他。
西康王刘文辉刘文辉是四川大邑人,同时也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堂叔,他于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读书,毕业后就来到川军效力,1930年参加反蒋联盟,两年后被刘湘击败退居西康省。
刘文辉
西康省在我国的地图上存在16年,全省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多万,是内地进入西藏的交通要道也是抗日时期的大后方,军事和战略意义重大。
1935年,刘文辉刚刚在西康站住脚准备大干一场,就迎来了蒋介石的特派员,虽然百般推脱,刘文辉还是领着兵,参与到围剿红军的行动中,当红军胜利渡过西康时,刘文辉虽然损兵折将但心底还是松了一口气。
抗日战争在全国统一爆发时,刘文辉坚决站在抗日战线,还主动捐款50万元,他曾经的敌人也是他的堂侄刘湘在抗日的路上病死,四川地区随即被蒋介石的亲信张群染指。
四川实力派的川康绥靖公署,被蒋介石找借口撤掉了,因此愤愤不平的四川实力派武装力量,联合刘湘的残余势力,转头找上刘文辉,他们结成联盟共同抵制张群和蒋介石,对四川的渗透。
中共南方局也在同一时间和刘文辉搭上线,几个月后中共代表董必武、林伯渠与刘文辉在成都会面,三人就目前抗日局势讨论了许多并结下深刻友谊。
后来我党多次派代表和刘文辉详谈抗日事宜,一来二去刘文辉也逐渐产生了亲近我党的念头。
蒋介石迫于四川本地实力派过于团结,不得不退出四川,同时将雅安、西昌两个专区划交西康省,并且给予西康省财政上的补贴。
蒋介石的以退为进策略果然很有作用,仅仅一年,就让格外团结的四川实力派分崩离析,次年张群成功入驻四川,四川也成为国民党稳固的大后方,而西康由于刘文辉的苦心经营,让蒋介石一直无从下手。
1942年年初,周恩来和刘文辉在重庆一家公馆里见了面,双方就反蒋这个话题聊到了深夜,并约定了今后的联系方式,同年7月三名共产党员接到周总理的命令,带着电台来到刘文辉的地盘-雅安。
这部电台成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和刘文辉直接联系的途径,很快被蒋介石派到雅安的特务们发现,刘文辉趁他们搞事前。亲自没收了特务们的电台还留下自己严厉的警告。
刘文辉
刘成辉平日里也秘密地为共产党搞宣传,他将共产党的明码电报,悄悄地转给自己在成都和重庆的军政朋友们传阅。
渡江战役前,我和刘文辉共同商议川康起义的大事,不过由于时机不太成熟刘文辉,和几个四川的军政人士一直拖到12月8日才宣布正式起义,这个公告让蒋介石“决战川西”计划彻底打了水漂,蒋介石放弃抵抗连夜逃回台湾省。
刘文辉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和国务院林业部部长,最终于1976年6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刘文辉和蒋介石是同校校友,却极力反抗蒋介石,最后投诚我党才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