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交往,如同两个磁铁。你有能量,自然吸引,无能量,即被排斥。” —— 鲁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ef4d8758e02d1a96c76f3354c5026d9.jpg)
李明是一个热衷社交的年轻人。在他的朋友圈里,无论是朋友生日、团聚饭局,还是公益活动,李明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然而,近期的一次事情使他重新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当一场意料之外的网络风波困扰着他,许多所谓的“朋友”纷纷为了避免麻烦而远离他,只有少数人为他声援,伴他度过难关。他突然意识到,很多人只是来吸取他的能量,而非真心与他为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505349ae60591ef3e61e4455e5bfd53.jpg)
**一、不要被别人吸食自己稳定的情绪**“天下之事常成于困谨,败于轻躁。” —— 王阳明情绪如同人生的指南针,决定着我们的方向。王阳明曾经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的情绪往往能找到出路,而轻率和浮躁则可能带来灾难。当外界的声音,尤其是那些负能量的声音试图干扰你,你应该学会控制和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让它们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db137eebe78eaa46c43ab64435feef0.jpg)
**二、不要被别人吸食自己有限的精力**“精力充沛者,岁月无法抗拒。” —— 高尔基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分配它,决定了我们能否达到目标。鲁迅先生在他的生活中,尽管面临众多的诋毁与中伤,但他始终专心于写作,不为旁白所转移。因为他明白,如果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应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那么他的文学创作就会受到影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9408955e12ba8b76a9871c9831d51dd.jpg)
**三、不要被别人吸食自己智慧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孔子智慧的积累需要时间和经验。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让他人窃取我们的思想。在古代,许多学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学说,甚至选择隐藏。而在现代,我们同样需要警惕那些试图窃取我们智慧的人或事物,学会独立思考,坚守自己的观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cbaa61b426148d6c2d55733f20ec094.jpg)
**四、远离消耗自己的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孙武这句话意味着,与其与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硬碰硬,不如选择远离。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情绪,还能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与消耗你能量的人交往,往往会使你感到筋疲力尽,而与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交往,却能给你带来满满的活力和信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b81111586b92e249ffa95829004ac96.jpg)
**五、靠近滋养自己的人**“悠悠乎天地之无穷,纵有千岁如过客。” —— 曹操人生短暂,应该与那些能够互相鼓励、支持的人为伍。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常常云游四方,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在你有权有势时向你奉承的人,而是那些在你困境时伸出援手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98dad9b092a9c9c3a21028c6422e9b8.jpg)
**六、保护好自己的能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为了保持这个能量场的稳定,我们不仅要学会避免外界的干扰,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他人轻易吸食自己的能量。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也是为了那些真正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人。因为,只有我们内心充满能量,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与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