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赵堪兴教授:手术是矫正斜视的主要方法

眼科微科普 2024-03-27 05:53:08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尤其在亚洲和南亚人群中高发,外斜视自行好转仅为极少数,手术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主要方法,训练不能矫正斜视。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第五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获得者、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厦门眼科中心主任医师赵堪兴教授在“2023年福建省斜视与小儿眼科、眼视光学术研讨班”上表示,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双眼视和立体视,预防视功能损害。临床上确定手术主要依据四方面: 外斜度数加大、控制力恶化、近/远立体视功能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华厦眼科赵堪兴教授 (左二)为患者做检查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赵堪兴教授建议斜视角的检查,应该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目前,立体视检查多数为非客观性的,存在一些假阳性的问题,可信度较差。”赵堪兴教授介绍,控制力的筛查更为复杂,多数为主观检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是Newcastle Control score (NCS) 简单、易行、可靠,易于掌握。“如果NCS大于等于4,或随时间恶化,或居家清醒状态下斜视时间超过50%,或外斜视变明显,或任何方式破坏融合后,斜视眼不能回到正位,均需手术。

不同类型外斜视,手术方法的选择也不同。不过,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应注意掌握手术时机,除非有大角度外斜视且斜视角逐渐加大,立体视下降,控制力下降,一般不提倡间歇性外斜视早期手术。”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赵堪兴教授提到,“影响斜视手术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龄,有人建议4岁前手术,但是由于幼儿视觉系统发育不成熟,术后轻度过矫可能产生弱视,而先天性内斜视需要早期干预;很多研究发现间歇性外斜视延迟手术不影响知觉和视觉发育,延迟手术可以精准测量取得更好效果,有人观察7岁前手术效果较好,总的来说,什么时候做手术长期存在着争议。”

其他影响斜视手术效果的因素的还有患者的立体视、双眼视、弱视情况如何:屈光不正的情况,术前斜视角;控制力;术后早期眼位,随访周期,侧方非共同性,垂直斜视解剖因素等等

该研讨班由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办、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承办多位专家重点围绕斜视、弱视、近视防控、儿童眼底病、儿童眼表疾病、先天性青光眼及先天性白内障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知识进行了学术讨论,有12000名眼科专家参与了学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