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博士”涂通今的多彩人生:战火中奏出的一支“红色浪漫曲”

党史博览 2023-06-14 10:07:44

文/李伶

涂通今与夫人王黎

风格之奇:漫漫征途中,他既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又具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涂通今的苦干实干精神,一直在老红军中传为美谈。战火纷飞中,他冒死救伤员,并在马灯下为伤员取弹片、洗伤口,被誉为“我们的好军医”。

在医科大学特训班学习期间,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积极参加毛泽东发起的大生产运动。他一天开荒1亩地,被评为医科大学大生产的“劳动模范”。

东北解放战争中,他这个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冒着严寒带领军民开展防治工作,并在战场救治中立下了丰功伟绩。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贺诚特地派涂通今去西柏坡,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在汇报中,涂通今只字未提自己,整体的工作却谈得有条有理。当他讲到我东北部队的卫生勤务已发展到能保障几十万大军的作战需要时,周恩来点头赞许。

涂通今的风格,除了老黄牛精神,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凡事爱动脑筋,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军婚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当延安出现“二五八团”(25岁、8年党龄或军龄、团级干部)的军婚政策之后,时任八路军第四后方医院医务科长的涂通今立刻意识到:我们的革命后代即将大量出世,医院应该培养一批助产师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的建议立刻得到八路军卫生部长姬鹏飞、政委刘振球及副部长饶正锡和孙仪之的肯定和支持,并派他去延安地方医院学习。于是,涂通今成了八路军第四医院的第一个接生员。接着,他带出了一大批助产师,从容地解决了产科人员奇缺的问题。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百万市民被压在废墟中,20多万尸首正在炎夏高温中发腐发臭,70多万伤者在死亡线上等待救援。大难临头,人民解放军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唐山。时任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的涂通今,和其他几位领导则在总后大院的一顶大帐篷里昼夜值班,及时听取总后直属机关以及各大军区医疗队的汇报,迅速解决救援药品、器材运输和调度,研究伤员抢救、疏散和灾区卫生防疫等重大问题。

这次地震中出现了数万名截瘫伤者。对于这类伤员,过去大都采取保守治疗,等待其自然恢复、死亡或终身残疾。涂通今是神经外科专家,他决心改变以往的做法。因此,大震的第二天,他就赶到北京军区总医院,了解第一批收容伤员的情况,并和这里的专家们研究了挤压伤员的治疗问题。随后,召集了总后所属的18支医疗队负责人会议。会上,他向医务界发出了号召:以勇敢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对截瘫伤者由被动治疗变为积极治疗,争取最大限度地取得理想效果。

随着截瘫伤员日益增多,北京地区的医院难以容纳,许多伤员必须转到全国各地长期治疗。采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和如何运输,才符合积极治疗和减少伤痛的要求?涂通今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主张用硬板担架或门板运输,并要求中途不换器具、上下火车一律从车窗出入等办法,以免在转运途中再度损伤脊髓,尽可能地保留伤员那点生理功能。

为将这些具体细节落到实处,涂通今还亲自到车站检查督促。炎炎烈日下,转运伤员的官兵们感动地说:“请涂副部长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把伤员安全地送达指定地点!”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而唐山地震后却无大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涂通今的建言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天气炎热,废墟中的尸体迅速发臭,引起救灾官兵恶心、难受。如何解决“尸臭”问题,涂通今同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专家一起研究后,将一批带炭末过滤器的“防毒”口罩送到了灾区,试用结果,有效防臭只有30分钟。他们又经一番研究,生产出了可以置换炭末的防臭口罩,有效地解决了防臭问题。

灾区臭气弥漫之后,蚊蝇密度突然增加,眼看就有传染病暴发流行之势。涂通今对总后勤部副部长贺诚说:“仅靠喷雾器消毒,来不及啦!我们医科院搞出的马拉60,安上超微容量喷雾器,用飞机喷洒,可以大面积杀虫消毒,现在在山东试用,效果很好,对人体没有危害。”贺诚部长说:“好办法,看看去!”两人连忙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找到时任院长桂绍忠,3人意见一拍即合。

此后,涂通今、桂绍忠驱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向设在这里的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献其良策。党中央当即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下令立即从山东调回那架飞机和所用农药赴唐山救灾,由医科院负责技术指导。

3天后,唐山上空出现了飞机喷药,地面的蚊蝇密度迅速下降。加上其他的防疫措施,大震后的唐山地区不仅没有大疫流行,还使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往年有所降低。

婚缘之奇:战火中奏出的一支“红色浪漫曲”

事业有成的男人,身后必然立着一位杰出的女人。涂通今身后的女人就是她的老伴王黎。

他们相识在中国医科大学校园里。1939年,涂通今为医大“特训班”学员,王黎为该校调剂九期学员。两个班同属一个大队党支部。涂通今是党支部组织委员,王黎是调剂九期的党小组长,两人经常在一块开会,接触机会比较多。王黎长得漂亮,心直口快,思想进步,学习又好,很快引起了涂通今的爱慕。他不好意思直言,一有机会就找她来“汇报”。党小组里的情况谈完了,他就让她汇报家庭情况以及投奔延安的过程。

王黎1920年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贫民家庭。1938年夏,她就读的南阳女中遭日军飞机轰炸,引起了她对日本鬼子的憎恨。此后,她在父亲护送下徒步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接着,上延安,成了抗大五大队学员。再后来进入八路军卫生学校学习。

王黎的频繁汇报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屋的几个女同学对王黎说:“哪来那么多‘汇报’呀?快给大家汇报汇报,什么时候喝喜酒?”

果然,他俩“汇报”到一起了。1941年春,王黎由调剂九期毕业,被分配到延安刘万家沟留守兵团野战医院药房任司药。同年5月1日,他们在医院药房的窑洞里结了婚。

1942年春,涂通今医大毕业,被分配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任外科主治医生。这时,王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涂柳果。

抗战胜利之后,涂通今赴东北任第四野战军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暂留延安的王黎为早日赶往东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了追寻自己的夫君,每天步行30里,去中央组织部打听有无去东北的机会。一个月后,延安炮兵学校官兵要去东北,王黎要求跟随前行,得到允准。

从延安到松江,一路行程6个月,跋山涉水不说,还要躲避敌人的侵扰。这里头的艰难困苦,非简要文字所能表达。

当她在松江见到涂通今时,早已精疲力竭,但所幸儿子柳果未受任何损伤。儿子亲昵地叫着爸爸,并代妈妈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本画满人体各部位解剖图的笔记本。王黎说:“延安的几只鸡,还有你那件呢大衣,我都送人了,唯独这本子带来了。一路重重磨难,行李和包袱全丢了,唯独这本子没丢。”涂通今看到这个笔记本,眼睛为之一亮。他激动地说:“这是我延安8年的心血呀!知我者,夫人也!”

会面三天后,涂通今便上了前线。他既当领导,又当外科医生,总是不停地为伤员动手术。而王黎则被安排在松江军区卫生部药材科当科长。从辽沈战役到渡江南下,涂通今、王黎夫妇在异地奋战中立下了战功。

悠悠岁月,不管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涂通今潜心于事业和学业,抚养和照料4个孩子的任务几乎落在王黎一个人肩上。尤其是涂通今留苏4年间,王黎身为江西省卫生厅干部科科长,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独自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实为不易。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家里发生的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她都不在信中提及。由于她的支持,涂通今顺利地攻下了博士学位。当他回到国内,看到孩子们都长高了一大节,便兴致勃勃地对孩子们说:“得好好谢谢你们的妈呀!”他俩相濡以沫,互敬互谅,生活美满和谐,故而长寿健康。

责编:张欣羽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0 阅读:40

党史博览

简介: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