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吃饺子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无论贫穷富贵,饺子似乎成了大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
老话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你可曾想过,冬至吃饺子的传统到底是源于哪里?
01
据说,这种习俗,源于“医圣”张仲景的一次温暖善举?
张仲景,东汉时期南阳的一位医学大师,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至今仍被奉为中医经典。
他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简短十几个字,道出了他一生的志向。
辞去长沙太守的官职后,他毅然回到故乡,只为用医术造福乡里。恰巧那年,他返乡途中正值严寒,看到白河沿岸的百姓衣不蔽体,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因冻伤而溃烂。张仲景心生不忍,决意为这些苦难的乡亲做点什么。
他吩咐弟子们于南阳东关搭建医棚,支起大锅熬制一种特制的“祛寒娇耳汤”。此汤以羊肉及若干温补驱寒的药材熬制而成,而后把羊肉与药材剁碎,用面皮包成耳状小包,煮熟后分发给每位前来求助的乡亲。吃下这种“娇耳”后,人们不仅驱走了寒冷,冻伤的耳朵也渐渐恢复。为了纪念张仲景的恩德,人们将“娇耳”的形状保留下来,包成如今的饺子。冬至吃饺子,既是感恩,也是希望温暖和健康延续。
南阳至今仍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冬至若不端饺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那份饺子带来的不仅是驱寒的热度,更是一份难以磨灭的温情。
02
饺子作为中国餐桌上的“明星”美食,千百年来早已发展出丰富多样的种类。从广东以澄粉制成的虾饺,到上海人所钟爱的锅贴饺,再到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东北的老边饺子和四川的钟水饺,每种饺子风味独特,备受人们喜爱。
西安人更是将吃饺子的创意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以各种馅料与形状的饺子组成饺子宴,用五彩缤纷的饺子向宾客传递祝福。饺子早已不单纯为食物,更是文化的象征,它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饺子外形精致,内里馅料亦极为讲究,每种皆蕴含美好寓意。比如韭菜馅,象征着“久财”,预示财运绵延不断;白菜肉馅,寓意“百财”,带来财富满满;香菇馅因形状似向上鼓起的箭头,被认为象征“鼓财”,意指财运蒸蒸日上。
近年流行的酸菜馅则被赋予了“算财”的意思,而芹菜馅则取其“勤财”之义,寓意财富如流水般源源不断。饺子馅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这种情感随着饺子的香气溢满心间。
03
今日冬至,这一份热腾腾的饺子不仅暖胃更暖心,送你一盘“十全十美”的饺子。
一份真心,
一丝情意,
一些好运,
一点轻松,
一脸笑容,
一家温馨,
一堆甜蜜,
一片美好,
一生温暖,
一世幸福。
愿你一年十全十美,圆满顺利!
一碗小小的饺子,是家庭团圆的象征,也是生活富足的表达。
张仲景以一碗“娇耳汤”传递温暖,如今我们用一盘饺子承载感恩。
祝你冬至快乐,生活如饺子般——越品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