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里乾坤杜伏威的前生今世,实际上就是寇仲的原型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8-20 01:18:15

在《大唐双龙传》里第一个出现的黑道大佬,起义军主将,就是号称袖里乾坤的杜伏威,此人还是两位男主寇仲和徐子陵的便宜老爹,双龙从被迫的“认贼作父”到最后父子三人感情深厚,不得不说杜伏威本事不小。那真实的杜伏威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应该说,杜伏威就是寇仲的原型。

隋末大乱,天下群雄并起,豪杰遍地,谁也说不好谁能成事,谁能当皇帝。在隋末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像杜伏威这样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说白了就是聚集一群饥民四处打家劫舍的土匪罢了。

杜伏威,本名杜尧,字伏威 ,是今天山东章丘人,也就是出大葱那个地方。杜伏威年少家庭极为贫困,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万幸的是,他有一个朋友,一个特别有钱的朋友,经常接济于他,此人也是他起义的搭档和副手——辅公佑。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杜伏威和辅公佑二人自幼就顽劣成性,十几岁的时候,二人外出偷羊吃,不想被失主告发,当时的羊可是重要财产,衙门就派人缉捕二人,在这种情况下,杜伏威与辅公佑一起外出逃命,成了通缉犯。

由于平时二人在地头有些威望,手底下有些小马仔,因此聚集一大堆酒肉朋友,在这个动荡是时代,这些人聚啸山林落草为盗,从这一刻开始,二人就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始终没有散伙直到最后一刻,和寇仲与徐子陵一样。

大业九年二人正式起义,由于势力弱小,杜伏威带着队伍投靠了左君行所带领的大股的农民军。虽然二者最初合作不错,但时间一朝,杜伏威觉得左君行此人小富即安,难成大事。于是就撤股离开,经过一番寻找之后,杜伏威又找到一个叫苗海潮的义军首领。

杜伏威派人对苗海潮表示:“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力量分散势力薄弱,自然不能推翻大隋,如果联合起来自然力量巨大,我们二人愿意推举您为大统领,如果你估量自己不能胜任,也可以拜我为老大,如若不服就撒马来战”。一番威逼利诱的之下,苗海潮立即率领他的同伙归附了杜伏威。此后,附近又一股叫赵破阵带资入股。

就这这样,杜伏威和辅公佑带人不断打仗,不断兼并各个小股义军,队伍也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纵横江淮,转战淮南,形成了一股很大势力。

这个时候,杜伏威的名声已经越来越大,公元615年10月,东海义军统领李子通的率万余人来投靠位居淮南杜伏威,这人也是一个牛逼人物,当年可是害得大唐双龙狼狈不堪。实际上,李子通这次主动投靠杜伏威是假的,就是为了吞并杜伏威的队伍,二人合股之后协作不错,不想某日突然对杜伏威动手,由于事出仓促,一番大战下来,杜伏威负伤潜逃,在养子兼副将王雄保护下才得以侥幸躲过了追杀。

杜伏威的队伍让李子通吞并,现在只能从头再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不过半年时间就聚集数万义军,并趁机占据六合县作为根据地,与沈法兴、李子通,并称江淮三雄。

公元616年7月,隋炀帝杨广从长安赶往扬州看琼花,而杜伏威占据的六合县是必经之地,在这种情况下,隋军虎牙郎将公孙上哲率军意图剿灭杜伏威,不想公孙上哲被全歼。隋炀帝得知消息之后,又派右御卫将军陈眣统率八千精兵前来讨伐,陈眣颇有战力,与杜伏威几经鏖战不分胜负,最后杜伏威听取谋士建议夜袭成功,隋军被打了个全军覆没,陈眣单骑逃回扬州去。杜伏威趁机扩大战果,先后占据了高邮、历阳等重镇,期间各路小起形势一片大好,于是杜伏威自称总管,辅公祏为长史。

在此时,李渊已经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

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杨广,宇文化及不敢自立,便立隋炀帝杨广之侄泰王杨浩为帝,自称大丞相,总览朝政。远在洛阳的隋炀帝杨广之孙越王杨侗得到消息之后,被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等人也拥立为皇帝,是为隋恭帝。而李渊得知炀帝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大唐,年号武德,李渊就是唐高祖。此时这个天下居然有三个皇帝。

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已经是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宇文化及就派人和杜伏威联系,委任其为历阳太守。杜伏威颇有政治头脑,知道宇文化及难成大事,拒绝了宇文化及拉拢,反而向杨侗称臣,结果被封为楚王,拜东南道大总管。杜伏威在此期间治理江淮,对于自己对领地内的百姓只收很低的赋税,同时,可能是出于贫苦农民对贪官污吏的先天仇恨,杜伏威下令凡官吏贪污者无论轻重一律处死。寇仲的“少帅军”就是以江淮军为原型。

公元619年9月,李渊遣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此时王世充已经代替杨侗把持了朝政,他自称相国、受九锡,称帝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于此同时,李世民遣人向杜伏威伸出了橄榄枝,给杜伏威送来招降书,这个时候,杜伏威再一次展现了他超人的政治头脑,答应了唐朝的招降,杜伏威居然在此时降唐,实在是眼光独到。

李渊得知消息大喜,立即加封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东南道行台大总管,总理江淮以南诸军事,不收兵权,江淮不委派官员。但在这个时候,杜伏威向李世民提出一个条件,只要杀了李子通就立即上交兵权,解甲归田,这也算是一个投名状吧。

武德二年九月,李子通围攻占据江都的陈棱,陈棱自然不是李子通对手,只得向杜伏威、沈法兴求救。二人均不愿李子通占领江都,于是都派出援军,杜伏威是亲自领兵,沈法兴则派出自己的儿子沈纶。如果只有一方派出援军,也许事情就简单得多,但既然双方都来了,结果就是谁也不动手,大家互相观望。说白了就是想坐收余人渔人之利。

而李子通抓住杜、沈双方互不信任的弱点,派出小部队化装成沈法兴部夜袭杜伏威,杜伏威果然上当,立刻发兵突袭沈纶,两路援军自己先干上了,李子通借机占据江都,李子通占领江都后,又击败沈纶,三大势力中本以杜伏威兵力最强,结果反而让李子通取巧占领了江都。这是杜伏威二次败于李子通之手,李子通此时立即自称皇帝,国号吴。

想想看,杜伏威和李子通这些行为不都是小说里寇仲所为吗,就是换一个人罢了。

到了武德三年的时候,天下局势已经明朗,李渊、王世充、窦建德三足鼎立之势已基本形成,当年十二月,杜伏威让辅公祏率领数千精兵渡江攻打李子通。以雪当年之耻,辅公祏颇会用兵,先后攻取丹阳、攻江都、克京口,尽收江西之地。接着杜伏威又遣养子王雄诞进攻李子通,王雄诞在李子通营中大肆纵火,李子通猝不及防,大败溃散,几万人一夜间散个干净。戏剧性地击破十倍于己的李子通主力。而后很轻松地拿下独松岭、攻克杭州城,李子通最后只能投降,就此被软禁在长安。

此时的江淮三雄,李子通软禁在长安,武德五年,逃出长安,后被处死于蓝田县。沈法兴兵败后率数百人投靠闻人遂安,闻人遂安派副将叶孝辩接洽,不想沈法兴途中后悔,预谋杀叶孝辩,于是发生激战,沈法兴投江自杀。

李子通与沈法兴先后败亡,杜伏威已经是江淮霸主,尽有淮南江东之地。拥兵自重的杜伏威自然成为李渊的心腹大患,但出于安抚的目的,加封杜伏威楚王,还赐国姓李。

武德五年夏,李世民借攻击徐圆朗之机,陈兵江淮,在这种情形下,杜伏威将一手创立的江淮军的政务交于辅公祏,军务交于义子王雄诞,自己单身独骑入长安为质。李渊对此很是满意,下诏授其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留居京师,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可让杜伏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武德六年夏,辅公祏8月9日在丹阳称帝,国号宋,起兵反唐。李渊得知消息大怒,立即发兵讨伐。

8月22日,李渊兵下诏:命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李孝恭率领水军开赴江州,岭南道大使李靖带领交、广、泉、桂等州兵力开赴宣州,怀州总管黄君汉取道谯州、亳州,齐州总管李世勣取道淮水、泗水,四路讨伐辅公祏。

结果就是辅公祏连战连败,在武德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被擒于丹阳,最终被斩首。辅公祏临终之际向唐军主帅李孝恭揭发杜伏威才是谋反主谋,李渊大怒,动剥夺了杜伏威的官职爵位并籍没其家眷。随即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显然是怕杜伏威返回江淮。

杜伏威死后,其子受连累,被没入奚官。他过去的僚属也纷纷与他划清界限,只有昔日部下戴义抚养了杜伏威的遗孤。后世墓志记载,杜伏威是因为辅公祏“留在丹杨,图为衅逆”,导致“内怀忧惧”,最终暴毙,而《新唐书》记载是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无论怎样,都是死于李渊的谋杀。

李世民登基后,查知杜伏威是遭人诬陷,于是替杜伏威平反恢复名誉,以吴国公之礼下葬杜伏威,其子继国承家,部将戴义监护丧事。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1 阅读:53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