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三国,谈谈古今,走进三国小故事

伟东说历史 2023-05-30 08:52:29

这个故事是由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描写诸葛亮而衍生出来的。周瑜见诸葛亮如此聪明,心生妒忌,命令他在十日内制作10万枝箭矢,希望以此来铲除诸葛亮。诸葛亮预测到第3日会有浓雾,就派了30条小船去曹营,船上载满了木偶。曹操见浓烟四起,生怕有人偷袭,命人放了一轮箭雨。不一会儿,三十条装满了箭矢的船被运到了岸上。对于有主角光环的人来说这都是小事情。

诸葛亮的这个故事并非真正的史实,它是在大量史料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旨在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个智勇俱佳、“神人”般的人物。

曹操讨伐刘备和孙权的时候,吴国大都督因为自己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所以在江面上作战为由,让孔明立下了军令状造箭,以此来对付诸葛亮。诸葛亮在此绝无希望的情况下,说三日可以办妥,于是请鲁肃借了三十只小舟,用草人、绿布遮掩,扬帆起航,直奔曹营寨。

这一日,江面上起了大雾,曹操怕中了伏击,不敢发兵,遂从水寨、陆地营寨各营抽调了一万余人,一齐放箭,欲将入侵的“孙刘大军”打回去。顿时,一支支箭矢如同蝗虫一般,密密麻麻的落在了那艘小船上的稻草人,还有那块布上。诸葛亮在船上等着一边放完了之后,不慌不忙地下令掉头,由东边转向西边,接近曹操的水营,然后让士兵敲击战鼓,高声呼啸。当太阳升起,雾气消退时,三十艘大船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就在这时,诸葛亮命令水军掉转船头,全军高呼:"谢谢曹丞相!"等曹操反应过来的时候,诸葛亮的水军已经走出了二十多里地,曹操才发现自己中计了。

船队回到大本营后,清点了一下,总共缴获了十多万枝箭矢。鲁肃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对诸葛亮赞不绝口,说他是“神人”,并询问诸葛亮是如何才能知道了这一天会有如此大的雾气的。诸葛亮说:"为将,当通观天象,明地理,通玄机,懂阴阳,还善水战,我乃上天星宿下凡,周公瑾怎会害我呢?"周瑜听了,大为吃惊,感叹不如他。诸葛也就是这样出名的。

《草船借箭》虽然是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却不是以诸葛亮为主角。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的说法,曹操和孙权在建安18年于济州交战,双方在济州交战。两军僵持数天,孙权乘着一叶扁舟,从城门处潜入曹军,想要窥探他们的行踪,却被他们识破。曹营乱射,一支支箭矢向孙权的战船射去。孙权虽然没有被射杀,但小船面对曹营的那一面,却给射得七零八落,摇摇欲坠。危急关头,孙权灵机一动,命令把小船掉头,让小船从另外一面挨了一轮箭雨。很快,俩边的箭矢差不多,船身也稳定下来。

“以船受箭”其实只是孙权在危急关头采取的一种救急手段,这件事虽然不是开始想到的向曹军“借箭”,却可以说是作者编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第一个历史事实。

而使用“草”字作为借箭法的,则是唐代一位著名将领——张巡。《唐史》中有“安禄山起义兵攻入雍丘,唐朝大将张巡带着大军迎击”的一段。雍丘之战已经持续了六个月,守在这里的唐军,已经没有箭矢。千钧一发之际,张巡心一横,吩咐手下做了上千个木偶,将黑衣披在他们身上。到了晚上,张将军下了命令,让手下的士兵将做好的稻草人用绳子捆绑住,挂在了敌人的墙上。当敌人他们看到这一幕时,还以为是张派来的斥候,立刻下命令,上万支箭矢顺势而下。一直到天快要亮了的时候,他们才反应过来,发现是自己中了圈套。张巡守军拖着插着箭矢的草人,往城头上拖去,粗略估计,足足有十几万根箭矢。得了羽箭的唐军,顿时精神一震,对战胜反贼充满了极大的自信。第二日,趁着夜幕降临,张巡又放出了一批草人。没想到,那些“草人”一落到地上,马上就变成了一个个活着的人,以闪电般的速度朝他们扑来。猝不及防的起义军杀的四分五裂。

罗贯中把孙权之“船”与张巡之“草”进行了合二为一,形成了“草船”与诸葛亮之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智勇并重的诸葛亮“神人”

0 阅读:3